記者日前走訪福建、山西、河南等省的一些農村發現,隨著對移風易俗重要性認識的逐漸深入,以往一些紅白事攀比排場的狀況已經有了較大改觀。
“彩禮滿桌”曾是沉重負擔
過去,沿海僑鄉福建長樂市經濟快速發展,民間婚喪喜慶講排場、比闊氣等鋪張浪費之風比較盛行,婚喪喜慶逐漸由民間習俗演變為攀比、鬥富的平臺。
“結婚有天價聘禮,喪事有綿延數公里的送葬隊伍,動輒百桌的豐盛宴席,參加的賓客非但不用包禮金還能有百元大鈔壓桌的待遇,少則每人數百元,遇到‘爽快’的主人甚至可以領到數千元的紅包。”長樂市委文明辦主任林錦飚説,如此風氣,讓不少群眾發愁“家裏結不起婚,死不起人”。
記者在河南省寧陵縣趙村鄉孔莊村一位邵姓村民家中了解到,作為家裏獨子,好不容易托媒人説成了一門親事,女方既要新房又要轎車,他的父母只能按照“規矩”花24萬元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加上酒席、彩禮等開銷,結婚共計花了40多萬元。“結了個婚,全家欠了20多萬元債。”這位村民説道。
在山西呂梁嵐縣,一些幹部説,過去大操大辦盛行,隨禮禮金從500元起,上不封頂。群眾雖無奈,但礙于“慣例”,禮金不斷“加碼”。陳規陋習加重了群眾的負擔,扭曲了正常人際關係,敗壞了地方形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