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當代家訓《心田留與子孫耕》引關注

2017年02月13日 11:13:25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十八天完成20萬字“家訓”

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建設 《心田留與子孫耕》引關注

  22年前,1995年3月18號,我在《粵港資訊日報》上以《讀他,似一壇老酒》為題,報道過房國東先生,説他像一壇陳年老酒,越是細咂,越有滋味。

  想不到,22年後,房國東先生又以他的力作《心田留與子孫耕》贏得社會的廣泛好評。

  2017年初,房國東先生在北京有一個小型《心田留與子孫耕》新書發佈會,可惜我因在外地採訪,錯過了機會。

  春節期間有機緣我再次拜訪了房先生。他當時正在家裏整理自己得過的獎狀,有幾十個大小不等紅彤彤的本子,鋪得地上一片。

  老人拿起一個“優秀共産黨員”的獎狀在我面前晃了一下,只簡單説了一句“無悔的人生,永久的激勵”,就過來接待我。

  房先生已近古稀之年,雖比22年前蒼老許多,但仍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侃侃而談。

  房國東先生之所以能寫出“當代傳世家訓”這樣的好作品,是與他豐富的閱歷、淵博的學識、美好的品格和大愛的情懷分不開的。用房國東先生的話説:“沒有對生活深刻的認識和感受,是寫不出來這部書的。而對生活的感悟,又是以豐富的生活閱歷為前提的。要想寫出好作品,必須有豐厚的生活積累,有對生活的感悟力。”

  房國東先生在農村當過農民、木匠,後來當老師,當過文化館長,銀行行長,38歲上的大學,為生活搬過20多次家,經歷了許多坎坷和磨難。而這些正是他創作這本書思想上的奠基。所以,他才能連續18天伏案奮筆,傾心注愛,一口氣完成了這部20多萬字的“家訓”。

  房國東先生説,給後代留什麼?一直是他思考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大課題。先賢有雲“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他寫作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的孫子將來好好做人,做個好人。因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而孫子還太小,怕以後沒有機會“把自己的心裏話説給他”,這才伏案奮筆,一氣呵成,寫了這部本來只是寫給一個人看的“家訓”。

  他説,“拯救”孩子的治本之舉,是如何開啟心智,激發他內在的自勝力、學習力、創造力、適應力,從小培養他健全的品格。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他才努力用最淺顯的語言,不厭其煩地把許多深奧的道理詮釋給自己的孫子。這些“私房話”,毫無粉飾,毫不做作,或許有些太過直白,只適合爺爺對孫子來説,不宜示人。可是,我認為,這恰恰正是這部書的“獨特”之所在。

  房國東先生能在短短時間內寫出這部家訓也不偶然,他説:苦難讓人深刻。他深沉的大愛,坎坷的人生,豐富的閱歷,多年的學養和深厚的文學功底,正是這部“家訓”得以産生的基奠。

  我也有幸先期讀到這部書,認為,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因為,書中每個字都浸入他的真情,每個觀點都是他對人生最真切的感悟,句句是他血管裏汩汩流出的血……

  為何要寫這部書

  房國東先生對我説,改革開放30多年,雖然國力大增,不愧經濟巨人和軍事強國了,但是,這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軟實力的建設,“國人信仰的迷茫、價值觀的扭曲、世風也到了該拯救的地步,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在被銷蝕,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卻成了文化的矮子,怎不讓人憂心?”

  特別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這本書最後一章提到這樣的話:當有一天,遙遠古老的中國,當他們的年輕人丟掉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自信心的時候,就是我們美國人不戰而勝的時候!“作為一個中國人,誰看了這句話能不警醒、焦慮呢?”

  “不能讓偉大的中華民族就因此衰敗下去!”房國東先生喝了一口白開水,接著對我説,“然而,我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希望自己的子孫不要隨波逐流!要好好做人,做個好人!如果有機會能讓更多的人讀到我的書,或許,那是我此生對祖宗們最好的交待!”

  房國東先生的話讓我感動,這是一個普通老人不普通的情懷呀!

  他説:“創作是艱苦的,更是嚴肅的。我既然寫出來是給別人看的,就一定要尊重讀者,把更好的東西拿給別人看。我的‘家訓’先後自己印了三次,3000冊,先在一些親友中流傳,廣泛徵求意見。從2009年到2014年又用6年時間,字斟句酌,不斷地完善修改,才成了正式出版時的樣子。”

  這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又極其嚴肅認真的老人!難怪,他的書一面世,就贏得許多讀者的讚譽。

  一個在某實驗中學讀書的孩子得到他的書,竟然在全班爭相傳抄。有一位離異後的農村婦女,説如果她能早看到這本書,或許不會離婚,竟找到前夫要了一萬元錢,讓她的老師轉給他,希望多印一些惠及更多的人。黑龍江移動公司共青團一次買進300多本,給團員看。阜新銀行、葫蘆島銀行、富裕縣人民銀行、大慶林甸教師進修校、安達某保險公司等都一次各買進200多本發給職工作勵志讀本。龍江縣有的學校還在寒假裏組織學生讀這本書。

  房國東先生家鄉的報紙、電臺、電視臺多次報道過他的事跡,為他做專題節目。有一次電臺在邀他作同聲播音時,有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把電話打進來跟他説:“你説出了千千萬萬爺爺奶奶們想説卻沒説出來的話,姐姐在電話裏感謝你,給你鞠躬了!”讓他感動得連忙站起來還禮。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東北師範大學家庭與學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趙剛教授為該書寫了序:“這些寫給他孫兒的‘私房話’,可謂一種現代版的傳世家訓。其生命意義與活力在於給許多愛而無方、教而無術的家長提供了一部可讀、可親、可近的優秀家庭教育讀物;對許多青春期的孩子來説不愧是一部指導人生方向的寶典。‘家訓’通篇飽蘊著深情大愛,引經據典,現身説法,字裏行間,充滿智慧,其主旨正是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相信,每一個關心孩子成長、注重自身品格修煉的人,都會從中得到啟迪。”

  趙剛教授還在序言裏對這本書能夠促進“中國的家庭教育水準步入一個新階段”寄予厚望。説這本書的面世,“無疑對豐富家文化寶庫、對推動家庭教育,有積極意義”。

  2015年3月12日,老一輩攝影家、前新華社資深記者楊寶坤先生在寫給他的信裏説:“望教育、出版界能重視起房先生這部書,願房先生的書早日走進千家萬戶,則我們的家庭、國家、甚至世界,和諧萬事興的美夢一定能實現。”

  如今,房國東先生在當地小有名氣,多次被邀請到一些地市的單位、學校、社區作講座。

  他説為了回饋社會的信任和愛戴,他先後向紅十字會、SOS兒童村、殘疾人培訓基地、幼兒園、學校、山區貧困孩子等捐書3000多冊,價值10多萬元。

  房國東先生説:“我已近古稀之年,別無所求,只期待更多的人能讀到這本書,就算我為社會做一點功德吧!”

  這是一個老人樸素而真誠的期待!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關於家風家訓的傳承問題,既關係到民族興亡,也關係到億萬家庭的幸福。人們呼喚有一部具有普世價值的家訓類“教材”,藉以推動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的傳承。如今,房國東先生創作的《心田留與子孫耕》就是這樣一部極具教育價值的家訓。

  《心田留與子孫耕》的寫作角度獨特,第二人稱,採用直接交談的方式,使文章有很強的親切感和説服力。因為是寫給自己孫子的,所以真實、親切,充滿大愛,感人肺腑。

  作者考慮到孫子一生可能要有的經歷,從做人標準、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做事方法等方面,做久遠設計,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廣徵博引,分析透徹,讀後使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除了內容之外,就是文章富有文采。作者語言樸實無華,率真自然,字句如珠,平實樸素中見真情,使人讀起來如沐春風、似飲甘泉一樣酣暢。

  2015年4月,該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國發行。2016年11月再版。

  相繼有京東網、淘寶網、天貓網等數百家網店在介紹、行銷這部書。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