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籃馬燈舞是上海松江區新一帶慶祝元宵節廟會的傳統文化項目,日前新鎮舉行了一場熱鬧的花籃馬燈舞表演,喜鬧元宵,引來眾多村民爭相觀看。
只見演員們身穿傳統戲服,扮演法海、呂純陽、李三娘、白娘娘、頭馬等角色,手持花籃、彩馬、水擔、合缽、黃綢大傘等道具,在民間打擊樂“七字鑼”時而輕緩、時而有力的伴奏下,不斷變化表演動作和隊形。雙推磨、串如意、打回龍、蛇蛻殼……傳統陣法一一亮相,把“篷船借傘”、“斷橋相會”等傳奇故事演繹得惟妙惟肖。
在現場組織表演的花籃馬燈舞傳承人鬱躍峰介紹,新花籃馬燈舞原名“串馬燈”,以馬燈和花籃道具命名,松江區新鎮在歷史上曾有“山歌馬燈鄉”之稱。花籃馬燈舞初期只有4馬4花籃,扮演《水滸》、《白蛇傳》、《呂純陽三戲白牡丹》等劇目中的角色。後經民間藝人不斷充實,出現了6馬6花籃、8馬8花籃等。在表演形式上,當地的民間順口溜形容為“嵌寶如意野貓洞,八角落線大定勝,碗架被拍打回空,斷橋相會雙推磨,天地銀鵝至尊寶,梅花長三加板凳”。
鬱躍峰説,以前每逢元宵佳節,新組織燈隊,一般先在廟場齊燈串舞,然後逐家登門,村民們則家家煮菜備酒,邀集親友前來觀賞,並備好“紅紙包”,饋贈燈隊。第二夜起開始去別村相互串舞。每到夜晚,在鑼鼓聲中,馬燈、花籃紛紛亮起燈火,村莊燈光閃爍,時隱時現,氣氛熱烈,場面壯觀,整個活動要持續到正月底才收燈結束。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花籃馬燈舞的表演隊伍中,還有不少“80後”的年輕面孔。這些年輕人來自各行各業,有政府行政人員、企業會計出納、老師和社工等,不少年輕人成了花籃馬燈舞的粉絲,這讓鬱躍峰更加興奮。據了解,新花籃馬燈舞已被列為上海市非遺保護項目,傳承人達到了34人。表現形式上也從單一的行街表演,發展到舞臺表演等多種形式。近年來還受邀參加各類民俗文化活動,並作為上海傳統文化表演形式,在世博會期間與國外友人進行文化交流。(記者 顏維琦 通訊員 居嘉)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