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丟書大作戰”席捲內地城市 冀讓民眾重拾閱讀習慣

2016年12月25日 11:44: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重慶上演“丟書大作戰” 2000冊書進輕軌地鐵車廂“漂流”。 周毅 攝

  中新社重慶12月24日電 (記者 劉相琳)一場名為“丟書大作戰”的活動近日在中國內地各大城市陸續上演。活動主辦方稱,已有近3億中國人通過不同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參與了該活動。

  “丟書大作戰”源於英國倫敦地鐵藏書活動。今年11月,中國一公司發起了該活動的中國版,將3萬餘本圖書陸續“丟”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上。近日,該組織又將這一活動延展到重慶、珠海等二三線城市。

  重慶市民陳東23日傍晚在輕軌2號線上撿起一本《菊與刀》。“利用乘車時間,見縫插針地看會兒書,讓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我覺得挺不錯。”他認為,在乘車時“充會兒電”,比把時間浪費在手機上有價值。

  乘客蘇丹説,他已很久沒有讀書,此前他在地鐵上撿到一本《擺渡人》,讀到下車發現自己竟讀上了癮。“丟書大作戰”讓他又喜歡上了看書。

  資料圖。 周毅 攝

  隨著越來越多的明星和社會知名人士參與到“丟書”大軍中,“丟書”效應在持續顯現,青島、橫店甚至一些小縣城中都出現了“丟書大作戰”。除了以往佔據讀書人群較多的老年人與兒童外,這場活動也成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加入。

  一些年輕讀者在書本留言條上留下自己的微信號等聯繫方式,希望通過書籍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90後”大學生小楊認為,這樣的方式十分新穎,讓讀書變得不再單調。

  公司白領李倩雯對“丟書大作戰”讚嘆有加。在乘地鐵時她發現了一本自己很喜歡的書,“這甚至讓乘地鐵都充滿了驚喜。”

  閱讀的益處眾所週知,但現實問題是,中國每人平均讀書量卻遠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今年公佈的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國民每人平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而北歐國家這一數據為24本。自2006年起,中國多個政府部門聯合發起了“全民閱讀”行動,不少民間組織亦開展了各種倡導閱讀的活動。

  “丟書大作戰”活動發起人張偉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該活動的目的並不是一定要在地鐵上立即製造出一群讀書的人。“丟書大作戰”的初衷是“每節地鐵多一個讀書的人”,希望通過這種新奇的方式,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培養閱讀習慣。

  “我們特別希望‘丟書’或者把自己的書放到公眾空間裏,成為很多讀者的日常習慣,而不是要靠一次一次的‘作戰’來推動。”張偉説,“丟書大作戰”不是短期行為,希望民眾通過這個活動對讀書産生興趣,繼而參與其中,把自己的書自發拿出來“漂流”,這樣就能形成一種讀書氛圍,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活動才可能更持久。

  資料圖。 周毅 攝

  “丟書大作戰”也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其不適合中國國情,背後的策劃與自我行銷成分太多。也有人質疑説,閱讀在中國很難是社會自覺行為,社會整體也缺乏閱讀氛圍,這樣“丟書大作戰”起不到漣漪效應。

  作家羅渝在重慶參加“丟書大作戰”時説,指望一個事件帶動一個城市的文化素養不太可能,但將其當成一個有趣的文化活動是可以的。“丟”書活動有趣,就可能形成文化符號,繼而變成一種潮流,這種潮流可以培養閱讀習慣。

  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陸林表示,通過“丟書大作戰”喚起全社會對閱讀的重視,對回歸紙質圖書閱讀大有裨益。唯一需要認真考慮的是,如何使圖書漂流真正深入人心,讓書在讀者手中和心中真正流動起來。(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