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職場性騷擾"事件引關注 31.0%受訪女性表示曾受害

2016年12月20日 08:49: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遭遇職場性騷擾,67.3%受訪職場女性認為應明確拒絕,勇敢維權

  “事後我覺得委屈,但一些同事認為我小題大做。我的家人也不理解我,覺得是我氣量小。”趙瑩説。

  調查顯示,如果遇到職場性騷擾,當場質問對方(45.2%)、向單位領導控訴(32.0%)、法律平臺維權發聲(30.2%)是普遍措施,此外,20.0%的受訪職場女性會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18.2%的人會選擇性忽視,18.2%的人忍氣吞聲。

  “受害者保持沉默會讓施害者的膽子更大、行為更惡劣,甚至讓更多人受害。”上海律師協會勞動關係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遠業事務所主任溫陳靜建議,若遇到嚴重的職場性騷擾要優先報警,通過筆錄等進行事實調查。“第一,可固定證據;第二,能對侵害人達到較大警示效果。若不是很嚴重,可向公司紀律部、人事部、行政部等反映問題。可通過錄音、錄影、尋找證人等固定證據,方便下一步維權”。

  “在中國,被騷擾對象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保守觀念都強一些,所以這類案件也比較少。”溫陳靜表示,不同企業文化、不同地方的員工對職場性騷擾容忍度的區別也比較大。“普遍來講,正規企業、大城市員工對此容忍度低一些,員工自我保護意識也更強”。

  對職場性騷擾的容忍度上,56.4%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完全不能忍受,40.9%的受訪者坦言能忍受一定程度,“不太過分就好”,2.6%的受訪者完全能忍受。

  對於職場性騷擾,67.3%的受訪職場女性認為應明確拒絕,勇敢維權,26.7%的受訪者則表示會得過且過,“職場中難避免”。

  70.7%受訪職場女性認為女性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及時發現問題是關鍵

  在深圳一傢俬企工作的郭萍萍(化名)的朋友曾遭受過同事的惡意騷擾,“有人説,職場中經常有這種事情發生,‘要習慣’”。在她看來,“性騷擾”這種事若在職場是常態,就説明社會對這類事情還不夠警惕,“平常不重視,才會讓那些圖謀不軌的人得寸進尺”。

  郭萍萍認為,大家平時樹立警惕意識,會減少許多類似的事件,“我們應該制止不禮貌、不道德的人,而不是貶低受傷害的人”。

  “樹立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非常重要。比如到密閉場所談話,盡可能敞開門,談話時保持安全距離,必要時打開手機錄音、錄影功能等。”溫陳靜介紹,當前,我國法律上還沒有明確定義哪些行為屬於職場性騷擾,也缺乏相應懲處措施。“若有針對性的案例,也是一個借鑒。希望相關法律法規能夠進一步完善,讓企業員工有及時、公正的維權途徑”。

  溫陳靜認為,企業有保護在職員工免受騷擾侵害的責任,應在公司制度層面制定規範和紀律。“這是企業形象、企業社會責任的建設”。溫陳靜介紹,德國、美國等國家對於企業女性員工的保護在法律上已有明確規定,包括賠償、責任承擔等,“當員工遭受侵害,企業會積極應對這種行為,而不是容忍”。

  解決女性遭受職場性騷擾的問題,70.7%的受訪者認為女性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及時發現問題;55.6%的受訪者認為女性要有維權意識,取證留證;52.9%的受訪者建議公司制定嚴格紀律,維護職場環境;52.2%的受訪者認為同事間行事要注意分寸,創建和諧工作氛圍;32.3%的受訪者建議同事間互相幫助,而非“事不關己高高挂起”;23.9%的受訪者建議多宣傳相關法律、案例。

  受訪者中,在黨政機關的佔4.1%,在事業單位的佔21.5%,在國企的佔21.4%,在私企的佔43.0%,在外企的佔8.1%。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杜園春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