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因為心裏憋悶出去遛彎了,直到中午也沒回家,只剩張老太一人在家做飯吃。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俺老劉家不是釘子戶,網上都罵我們,不是我們不配合,是他們一直不和我們談(補償)。”12月12日中午,64歲的張老太正在煮速食麵,看到有人來串門,急忙對對方説。
張老太是“鄭州地鐵因拆遷不順甩站”事件中的釘子戶——“老劉超市”店主老劉的老伴。
11月30日,一篇名為《小喬站確定甩站了,傷心欲絕》的網帖在當地貼吧裏流傳。該網帖援引鄭州地鐵公司發給新鄭市政府的函稱,地鐵2號線南延線龍湖鎮小喬站北側的老劉超市至今未拆除,導致該車站無法通過驗收,線路開通後該車站將採取“過站不停”的甩站運營方式。
“甩站”事件一遭曝光,不少網友直罵“恨死釘子戶”。但後經當地媒體報道,輿情出現反轉跡象,部分網友認為報道中所稱的“500多元每平方米”的補償標準“太搞笑”,改為力挺老劉超市。
12月13日,老劉的兒子小劉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承認,政府最初的補償方案是1:1安置(一層商業,二三層住宅),他沒説過500多元每平方米的補償方案。
老劉超市的招牌旁,挂著老劉家製作的“五問軌道公司”的字牌。
個人利益是否應讓渡公共利益?小劉説,他希望動遷方給一個公平合理的補償。
鄭州新鄭市龍湖鎮副鎮長呂旭卿則向澎湃新聞表示,雙方正在協商,協商不成可以評估,走法律程式;事關龍湖鎮發展和群眾利益,領導的意思是加快、穩妥做工作,儘早解決。
釘子戶
老劉超市的三層小樓,豎在新鄭市龍湖鎮鴻鵠路與泰山路交叉口東北角。超市院前,一條現代化的地鐵線路,長龍般架在空中。
12月12日吃過早飯,老劉覺得心裏憋著氣,就出門遛彎了,直到中午也沒回家。出門前,他把自己抄寫了一些詩詞的煙盒紙交給老伴張老太,囑咐如果有記者來,就讓記者看這些。
這些詩詞有“巋然不動”等字樣,顯示了他不會退讓的決心。
老劉高中畢業,年輕時當過兵,現有輕度老年性腦萎縮。
張老太告訴澎湃新聞,老劉脾氣本就火爆。因為被拆遷刺激,容易情緒激動,一問就火,平時還很健忘,説了啥過一會就忘,有時還不停地換鞋,“也就是這幾年(病)厲害了,以前還好唱、好説”。
此前澎湃新聞採訪時,一聊到徵收補償,老劉嗓門就高起來,邏輯也有些混亂。張老太説,這正是老伴留下詩詞的原因。
偶有顧客進超市,若聊閒話,張老太總是解釋,“網上都罵我們,不是我們不配合,是他們一直不和我們談(補償)”。
老劉家成為眾矢之的,源自11月30日一則在當地貼吧流傳的網帖《小喬站確定甩站了,傷心欲絕》。網帖援引地鐵公司發給新鄭市政府的函稱,“(鄭州地鐵2號線南延線)龍湖鎮小喬站北側的老劉超市至今未拆除,致使北側出入口于開通運營之日前無法完成建設,導致該車站無法通過消防專項驗收及運營條件驗收,線路開通後該車站將採取直接過站甩站(注:過站不停)運營的方式通過該段,待拆遷解決出入口建設完成後再將車站投入使用”。
有網友罵稱,老劉超市影響數萬人出行,“恨死釘子戶”,甚至發起“討伐老劉”行動。
隨後,“鄭州地鐵因拆遷不順甩站”一事被媒體報道,引發熱議。目前,網帖《小喬站確定甩站了,傷心欲絕》已被當地貼吧刪除。
“隨便罵,使勁罵,我不怕。”儘管罵聲讓張老太幾度落淚,但她稱,自己和老伴一輩子就賺了這一幢房,就是扇她幾巴掌她也不會走的,“我又沒有犯罪、沒有耍賴,他們只要跟我協商,(補償合適),我就同意(動遷)”。
是與非
地鐵小喬站南側出站樓梯已經建好,還配有電梯。
澎湃新聞看到,地鐵小喬站南側出站樓梯已經建好,還配有電梯,北側出站樓梯仍未修建,出口正對著老劉超市。
小劉告訴澎湃新聞,父母1998年買下這幢房屋,加兩次裝修,共花費30多萬元。他提供的房産證、土地證、新鄭市國土資源局檔案室蓋章的《土地登記結果》顯示,房屋土地性質為“國有”,土地用途為“商住”。
新鄭市國土資源局檔案室蓋章的《土地登記結果》顯示,老劉超市房屋土地性質為“國有”,土地用途為“商住”。
“恩怨”的糾葛,始於4年前——2012年11月,龍湖鎮小喬村進行舊村改造。
當地有媒體2016年12月7日報道稱,老劉算了一筆賬,按“動遷方提出的補償方案”,每平方米補償500多元,房屋600平方米才30萬元,但現在的30萬元和18年前的30萬元有天壤之別。
媒體報道後,有網友指責該補償方案“太搞笑”,力挺老劉超市。
對此,12月13日,龍湖鎮副鎮長呂旭卿向澎湃新聞表示,從來沒有500多元每平方米這個補償方案,“這個一直都是老劉家説的”。
呂旭卿提供的一份龍湖鎮小喬村八組(孫莊)動遷補償及安置方案顯示,針對村民,不但有動遷補償(框架結構690元每平方米、磚混結構552元每平方米……),還有房屋安置等待遇。在房屋安置裏,對沿街門面房,一層按1:1置換商業用房,二層三層按1:1置換居住用房。
老劉夫婦是河南週口人。呂旭卿説,非本地村民只補償不安置,不過,和老劉家情況相似的有96戶,房屋徵收都是按照1:1置換方案分別談的。
經澎湃新聞多次追問,小劉承認,政府最初提的補償方案是1:1置換,他沒説過500元每平方米的補償方案。
小劉告訴澎湃新聞,因為補償方案沒談成,老劉超市出現過被土堵門、大門被從外面鎖住、村幹部來打砸等事。有一次,其母張老太在睡覺,一塊磚頭砸破玻璃,砸到張老太身上,“一直到現在心臟病沒好過”。
因被斷水斷電,老劉家在房頂裝了太陽能發電板。
因為被斷水,老劉家需要去附近找水,裝在大桶裏以備日用。
因為被斷電,老劉家花兩萬元裝了太陽能發電裝置。
張老太説,當時怕被強拆,她和老伴還在房頂搭了帳篷,每晚爬木梯到屋頂,再將木梯收起來。看到挖機過來,就扔啤酒瓶。
小劉説:“沒有強拆這也是法治的進步”。
對垃圾堵門等事,呂旭卿表示,政府不會安排這些,“老劉家擔心強拆。現在是法治社會,沒誰願意違法去擔風險做這個事情”。
房屋徵收的事,一擱置就是兩年。2014年5月,老劉超市門前開始修地鐵。
小劉告訴澎湃新聞,2016年8月,他曾找呂旭卿要求就在其家門口建地鐵不打招呼、影響採光、噪音污染等問題索賠120萬元。當時,呂旭卿問他房屋徵收補償想要多少,他開玩笑説3000萬元。
“3000萬元我也認為是個玩笑。”呂旭卿對小劉説,索賠要有依據,“你説影響採光噪音污染了,得有鑒定機構的東西,政府的錢也不能亂出啊”。
“朋友”
一些動遷安置房因為資金鏈斷裂,已經爛尾近3年。
小劉説,當年他沒有同意1:1置換的補償方案非常明智,因為地鐵小喬站口附近的安置房龍湖九號院小區因資金鏈斷裂,已爛尾近三年。
澎湃新聞看到,龍湖九號院有10多棟高層,多已封頂。
售樓部工作人員稱,目前均價八九千元每平方米。其承認資金鏈斷裂,但否認爛尾,“老闆還沒有跑”。
一位龍湖九號院購房者説,該小區部分是村民安置房,剩餘的對外出售,因為多年沒有交房,他們也一直在反映問題。
對此,呂旭卿告訴澎湃新聞,龍湖九號院開發商資金出了問題,雖然樓房都已封頂,但農民工一直拿不到工資,信訪壓力比較大,也是省裏面關注的重點。一個多月前,新股東進入,遺留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了。
小劉和呂旭卿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從2016年8月起,兩人開始溝通,但一直沒有結果。呂旭卿估算,按1:1置換,老劉超市的房屋補償價值500多萬元。
“我沿街商鋪,前後有院,我上樓幹嘛呢?”小劉説。
呂旭卿説,他理解老劉家,“一直在聯繫溝通著,想把這事解決了”。對陳老太“一直沒人和他們談”的説法,呂旭卿説:“和她兒子談不是談嗎?”
呂旭卿説,小劉的意見是“哪有越換越差的,只能越換越好”,“看他接受央視採訪説的意思,是想置換三層商鋪”。
澎湃新聞查詢到,《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産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産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呂旭卿表示,如果實在協商不成,可以評估,走法律程式。對此,小劉表示可以接受,但稱,如果走法律程式的補償方案也讓他不滿意,會“一直打官司到最高法”,“如果我把房屋重蓋出租呢?收益有多高?”
老劉夫婦平時吃的藥。張老太説,老伴受拆遷刺激,這幾年病情加重。
老劉有5個子女,都已成家在外地,小劉在廣州工作。他説,兄弟姐妹都有好幾套房,家裏並不缺房。
小劉的微信昵稱是“留余-忌滿”,他説,“留余”是河南鞏義康百萬家族的家訓,意指留餘地,他不願意和政府部門鬧僵,“以和為貴”。
呂旭卿也對澎湃新聞説,他一直是把小劉作為朋友來聊天解決這個事情,目前雙方正在協商;事關龍湖鎮發展和群眾利益,領導的意思是加快、穩妥做工作,約小劉回來協商,儘快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