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馬雲的回應,中和教育著名心理老師丁源表示:“馬雲的回復是尊重孩子的做法,的確,從馬雲的經濟實力上來看,資助一個、哪怕十個這樣貧困的家庭都是不難的事情,但是留守兒童是一個沉重的社會問題。馬雲並沒有在“被道德綁架”這個大環境中從眾,而是基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出發,表面上他的回應是殘酷的,事實上這是反對網路肆意侵犯孩子的權利,不顧及孩子的心理而進行的反駁。”
在馬雲否認資助范小勤回應後,關注“小馬雲”的浪潮並未就此結束。這個曾經與網路絕緣的家庭,並不知道馬雲是誰,卻因為網路關注而獲得了改變的希望。衣服、玩具、食物、紅包……愛心捐助與政府慰問相繼而至,范小勤的生活不再只有鹹菜和辣椒,還多了肉和新衣服。可以説,社會關注給這個家庭帶來了脫貧的希望,網路追捧也好,呼籲捐款也好,都寄託著人們對一個貧困兒童的同情,期待一個貧困家庭改變命運的樸素願望。
同時,也有一種消費范小勤的傾向值得警惕。有一部分人只是看重“小馬雲”身上的炒作價值,有的企業主拉著“小馬雲”與産品合影,有的網路直播主持人試圖讓“小馬雲”出鏡以吸引粉絲,有的商家甚至要求“小馬雲”參加線下活動……如果抱著消費范小勤“網紅效應”的目的,只是利用他為自己代言、漲粉,就會讓關愛和捐助變成一場打著愛心旗號的商業炒作,以愛心的名義給范小勤和他的家庭帶來傷害。
面對這種現象,丁源老師再次表示:““小馬雲”的背後是沉重的現實:我們的社會還有那麼多未脫貧人群,鄉村留守教育、成長問題……讓人深思和焦心”。“ 小馬雲”引起的輿論風暴,也許就像大多數旋起旋滅的網路事件一樣,在關注度下降後迅速降溫。“小馬雲”會迅速從大家的視線中消失,可是網路衝擊帶給“小馬雲”心理上的衝擊卻是一輩子的。”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