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調查:為何農村高齡老人比低齡老人更幸福?

2016年10月20日 13:45:38  來源:澎湃
字號:    

  大病、傷殘是養老品質最大“攔路虎”

  據統計,大病傷殘、子女不孝、經濟困難是導致養老狀況糟糕的幾大原因。其中,30位養老狀況糟糕的老人中,因大病、傷殘導致的有17人,佔比57%;因子女不孝導致的有8人,佔比27%;子女經濟困難無力贍養的有4人,佔比13%。

  疾病已成為影響農村養老品質的主要因素。67歲的彭治田因腦萎縮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兒子兒媳為了照顧他只能在縣城打零工,不敢出遠門。他説:“有時候,想著沒辦法了,覺得還不如弄個繩子吊死拉倒。”

  另據統計,143位老人中,只有20%身體狀況良好,高達73%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壓、腰椎間盤突出等。由於經濟拮據,如果不是急病、大病,多數老人以“拖”為主,有18%的老人頭疼腦熱時一般選擇忍著,或者用“土法”治療。

  大病、傷殘、慢性病是城市和農村共有的問題,但這些因素對農村老人養老的影響遠高於城市老人,原因何在?城市老人依靠國家養老保障體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自主型”養老,而農村老人依靠國家養老保障體系難以做到自主養老,必須依靠子女才能“老有所養”,是一種缺乏自主性的“伴生型”養老。這無疑放大了大病、傷殘等對農村養老的影響。

  採訪中,有幾位身患大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對養老表達擔憂時,或多或少流露出想要輕生的念頭。一旦失去外出打工能力,農村老人基本上就斷絕了收入來源,如果再遭遇重大疾病,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成為家庭的拖累,由此走上輕生道路的例子在農村並不鮮見。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