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狀況與家庭男丁多少密切相關
分析發現,家庭男丁多少是導致這一差異的重要原因。養老狀況較好的高齡老人普遍有2個以上的兒子,使得其養老保障可以有所分擔,家庭抵禦風險能力更強。
77歲的于振海和陳多夫婦上面還有98歲的老母親,不過,照顧老母親的重任已經交給他們的3個兒子輪流負責,夫婦倆利用空閒時間養了200隻鵝鴨,一年能掙個小一萬塊錢。“頓頓兩個盤,一肉一菜,鹹鴨蛋不斷。”于振海説。
據統計,23位養老狀況良好的高齡老人中,19位最少有2個兒子,最多的有5個兒子、2個女兒;而養老狀況不好的3位高齡老人,兩位是光棍,一位則是家庭遭遇大病。
與此對應,93位低齡老人中,有65位都只有1個兒子,比例高達70%;在養老狀況糟糕的27位低齡老人中,20位都只有1個兒子或者是光棍,比例更是高達74%。
61歲的陳蓮香有一兒一女,去年35歲的兒子在南方打工時出了事故,腿和鎖骨都裝上了鋼板,整個家庭隨即陷入了困境,孫子上學的生活費都湊不齊,自己穿的衣服要靠已經嫁出去的女兒來接濟。“養老靠孩子是靠不住了,靠自己也靠不住,老了啥也弄不成。”她説。
73歲的于長海有3個兒子,小兒子因為腦梗塞成了殘疾,大兒子開飯店,二兒子打工。有了兩個兒子的接濟幫助,他和老伴以及小兒子的生活還算過得去,沒有陷入絕境之中。
陳蓮香和于長海的對比並非孤例,折射出家庭男丁多少對農村養老的重要性。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第一代父母如今已開始逐漸步入老年,只有一個兒子的比例相對更高,再過15年至20年,當他們步入75歲高齡之後,農村養老預計會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