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機關出臺的政策文件,往往因表述嚴謹讓群眾覺得“高冷”、不易懂。河南省近日出臺《行政機關政策文件解讀實施辦法》,要求省級行政機關出臺的“紅頭文件”,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用得上。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以往政府機關出臺的政策文件,70.7%的受訪者感覺官話、套話多。政策要真正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用得上,66.4%的受訪者期待對官話、套話進行調整,56.2%的受訪者希望建立宣傳責任追究機制。
受訪者中,00後佔0.4%,90後佔19.0%,80後佔55.5%,70後佔17.5%,60後佔6.2%,50後佔1.1%。
70.7%受訪者感覺以往政策文件官話套話多
對於以往政府機關出臺的政策文件,大家的感受是官腔重(47.1%),生硬、不親切(44.2%),“高大上”(37.7%)。其他感受還包括:表述嚴謹(37.3%),傳達不到位、很多政策不知道(33.8%),缺乏人情味(32.5%),看不懂(29.4%),界定不明、執行困難(25.0%)等。僅19.4%的受訪者感覺清晰明瞭。
剛在北京參加工作的王旭傑介紹,大學畢業時,處理戶口、檔案的過程中,查了很多文件、規定,大部分都要讀兩遍才弄懂意思,遇到一些法律詞語還要上網搜或諮詢學法律的同學。有時候不用説內容,連文件名都能搞混。
70.7%的受訪者感覺政府機關出臺的政策文件官話、套話多。15.6%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僅13.7%的受訪者覺得不多。
王旭傑認為,很多文件行文特別生硬,一點都不親切,權威性有了,但是民眾讀不懂或不願去讀,也就失去了文件出臺的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與安全研究所教授毛壽龍認為,現在很多政府文件都是乾巴巴的,不好理解。文件出臺後,需要很多解讀,比如文件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情形、文件執行的結果、文件執行過程的評估、有什麼難點等,多一些這樣的側面資訊很好。
對於“紅頭文件”配套“白話”版解讀,54.3%的受訪者認為會更親切、“接地氣”,48.5%的受訪者認為有助於提升政府公信力,47.4%的受訪者認為相關政策會更有效、更好執行,42.0%的受訪者覺得能引導機關幹部轉變文風、轉變工作作風,39.5%的受訪者認為能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29.6%的受訪者認為凸顯了為民情懷。僅4.2%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必要。
毛壽龍説,要有一個好的公共環境,需要更好地理解政府文件。一方面,這對老百姓來説很重要。一些官員濫用文件,對老百姓有利的不用,只用對自己有利的,而很多文件老百姓不懂不知道,不能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另一方面,文件解讀對執行的官員來講也非常重要。現在很多文件得不到執行、大家不關注,可能跟下級政府工作人員理解不到位有關。而且有些文件是倡導性的,有些是指導性的,有些是強制性的,多些解讀會有助於執行人員領會精神。
63.3%受訪者會關注“紅頭文件”政策解讀
將“官話”翻譯成“白話”,54.8%的受訪者建議結合本地實際的工作要求,52.7%的受訪者希望多角度、多側面解讀,45.9%的受訪者希望語言生動鮮活,38.9%的受訪者提議形式多樣,35.8%的受訪者建議多些案例分析,34.8%的受訪者期待講明政策執行注意事項,33.5%的受訪者建議提供相關政策背景,21.7%的受訪者建議為群眾比較新舊政策文件差異。
王旭傑説,紅頭文件一定是嚴謹、莊重的,這些我們都能理解,但文件之外可以有其他形式的解釋。“我一般會看一下文件出臺後各方面的看法,搜一下相關評論文章,這些文章一般可以把文件的背景、重要條例、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點出來,比讀文件本身更清楚。此外,我希望加強互動性,比如請相關負責人去網路平臺接受線上問答,讓民眾把困惑的地方、感覺有爭議的地方提出來,得到最直接的答覆”。
調查中,63.3%的受訪者表示會關注“紅頭文件”的政策解讀,其中12.6%的受訪者非常關注。28.6%的受訪者感覺一般,僅8.1%的受訪者不太關注或不關注。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説,文件解讀的辦法早就有了,比如宣傳一些政策時畫漫畫、做動畫等,最常見的就是交通政策的解讀,有些警察的卡通形象非常可愛,這個方式容易讓老百姓接受。現在地方政府把這種方式作為規定推廣實施,還是挺值得鼓勵的。
對於政策文件解讀,受訪者最歡迎的三大形式是:社交媒體平臺互動(56.8%)、負責人接受訪談(51.9%)、撰寫解讀評論文章(47.0%)。接下來還有:新聞發佈會(36.9%)、進行數字化解讀(36.5%)、加入圖表圖解(29.4%)等。
政策要真正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用得上,66.4%的受訪者期待對“官話”“套話”進行調整,56.2%的受訪者希望建立宣傳責任追究機制,53.6%的受訪者建議政府部門善用新媒體平臺,42.3%的受訪者期待政策起草更慎重、嚴謹,31.2%的受訪者期待加強幹群聯繫。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