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淘出6290歲米“壽星”

時間:2010-05-18 15:15   來源:中廣網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0時34分報道,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裏的全國唯一古水稻土和水稻田博物館今天(18日)起向市民免費開放,館內再現了幾千年前人們耕作水稻的“景象”。

  2003年,考古人員在昆山綽墩山遺址進行土壤方面的考古挖掘,在距地面100釐米的馬家文化層土層發現了20余塊稻田。在博物館裏,陳列著當時發掘出的黑色殘“米粒”。南京土壤所陳冬峰介紹,通過同位素碳14的測定,這些米距今6290年了,而這些稻田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遺址,也可以説是人類水稻作業的開始。

  南京土壤所陳冬峰:種水稻跟旱地不一樣,一定要有田埂,還有有渠道——引水的地方。這是這樣判定為什麼是水稻田的。

  陳冬峰説,根據研究,水稻土種植時間越長,肥力就越高,而且解毒能力和自凈迴圈能力也越強。

  陳冬峰:它種的時間越長,土壤越熟化,養分更多一點。(記者陳淩雲)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