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那麼從兩岸關係緩和以來,金門從戰地前線變成了兩岸交流的前沿,在這樣一個有利的時機之中,它自身是不是有一些獨特的優勢?
李沃士:是,過去的金門,就是一個前哨,民生的建設,經濟的建設是缺乏的,相對的是集中力量在軍事設施的建設。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金門到處都是碉堡和坑道,而且人員的進出不方便,真正的就是一個邊陲,就是一個離島。那兩岸展開交流之後,金門的地理位置,它的優勢就浮現出來了,我們看到這個地圖就知道金門跟廈門就是在一個海灣,距離7、8公里。從歷史上,金門本來就是福建的一個部分,你看我們的語言、風俗習慣、飲食這些東西,雖然大概有50、60年的隔離,但是現在大家一交流起來,是一個非常自然的,能夠融合起來的。甚至於我們的一些長輩早期都到過大陸的,這個金門跟廈門早期來來往往是非常密切的。你看,金門跟廈門之間,才30分鐘的交通距離,小三通後人員在互動上面就方便了,臺灣很多早期的臺商就透過這條小三通的路徑直接進入了廈門。現在,兩岸人民就透過這條路徑,他可以直接從廈門到金門再到臺灣的每一個城市。所以兩岸一展開這個交流之後,金門地緣的優勢跟它原來歷史上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當中,金門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記者:那麼下一步的規劃當中,金門是不是也準備借助這樣獨特的優勢來發展呢?
李沃士:我們金門的發展,現階段是一個最具有優勢的時代。左邊有臺灣的支援,相對的我們右邊也有大陸的支援,所以現在是兩岸支援金門在發展,所以這個就是我們比臺灣各縣市還要有利的地方。我每年也都會到北京去,也會到國臺辦,也會到相關的部門去跟他們爭取更有利金門發展潛力的一些政策,這就是我們現階段非常慶倖的一個地方。
畢竟金門就是一個島嶼,那在整個島嶼的發展過程,我們以國際觀光休閒島嶼的目標作為我們建設的一個總目標,發展觀光是我們一個重要的産業。目前在金門來講,兩個支柱的産業,一個就是觀光,一個就是我們的金門高粱酒。這兩個産業算是最主要的兩個核心,支撐著我們整個金門經濟。
我們也期待利用金門環境的這些特殊性,和文化的一些特殊條件,能夠打造成一個養生的健康島。我們有一個免稅的政策,可以把金門變成一個免稅的島嶼。那未來我們也積極跟廈門在探討,整個廈門跟金門能不能合作發展成自由島、自由港區。創造成人流、物流各個部分都能夠非常的方便,使經濟的發展有更好的提升。
金門和平紀念園區。(李建偉 攝)
金門古寧頭舊址。(李建偉 攝)
[ 責任編輯:馬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