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人的大陸經驗——《兩岸關係》雜誌專訪汪毅夫

2013年03月19日 09:20 來源:兩岸關係 字號:       轉發 列印

  學者身份才是自己的名片

  身為正部級官員,汪會長卻沒有絲毫官架子,親切隨和,平易近人,談吐睿智風趣。他認為最滿意的事就是為官10多年能夠始終堅持做學問,而且保持平均每兩年出版一部學術專著的記錄。他表示,學者身份才是自己的名片。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一般但是很用功的老年學者。”汪會長説,做學問是他人生的最大興趣和樂趣。汪毅夫年輕時到農村插過隊,回城後當過郵遞員,1982年大學本科畢業時已32歲。他先後從事魯迅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1987年起從事臺灣文史研究,進而涉及中國文化史與閩臺社會研究領域,在學術上頗有建樹。1994年評為正教授,其間有兩次破格提升。先後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

  1998年從事政府工作後,汪毅夫並沒有放棄學術研究,而是將學術研究和政府工作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汪毅夫説:“我在擔任福建省副省長時工作特別忙,精神也很緊張,我便改變了以前的研究習慣。以前是專心地把一篇文章寫完,到政府工作後,我把研究變成分階段進行,外出開會或出差,晚上一般會閉門潛心做研究,長期堅持。只要合理安排,兩者在時間上並沒有衝突,關鍵是要有毅力。實際上,我比較好的著作都是從政以後完成的。”

  與時下許多學者做宏觀熱門研究不同,汪毅夫選擇了一條相當冷僻的研究路子,他的每一項成果都要收集分析大量史料,而這些史料來自文獻、檔案及民間的族譜、田契、信札等,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汪毅夫説:“我很注意收集民間的各種各樣資料,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從細微處入手,但實際上反映的不是很小的問題。這是我做研究的特點。”

  知名學者陳孔立教授曾這樣評價汪毅夫的研究特點:“以廣泛蒐集資料見長,言必有據。幾乎每篇論文都發掘、運用了新的資料。”“研究的課題有的是相當的細小、冷僻的,研究的功夫卻是十分精細的,見微知著,得出的結論則很有意義。”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楊麗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