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讓“違建”成為藝術 兩岸建築師在臺秀違章建築(圖)

2011年03月16日 14:1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王澍以“違建”為創作題材,在公寓屋頂發表建築展。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台灣網3月16日消息 “違建”真的非拆不可嗎?當文化與法規相衝突時,長年生活在違章建築中的居民究竟該何去何從?若從高速公路上俯瞰時,才發現整個城市覆蓋著大小不一、此起彼落的簡易臨時建築?違章建築被視為非法與破壞市容,但卻又無處不見,它的存在意涵是什麼呢?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由臺灣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策展人阮慶岳策劃的“朗讀違章”展,于2011年3月11日至4月17日在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推出,本展邀請兩岸極具代表性的大陸建築師王澍及臺灣建築師謝英俊,分別利用街區內屋頂、後巷等空間,搭建“違章”的建築實體作品,並配合兩位建築師10年來的作品及文件展,與臺北蔚為風華的違章建築現象進行對話。策展人提出:“違章是一種所謂非法、無身份、與不被官方(或主流價值)允許的作為。但在此刻建築幾乎全面被權力(政治、資本)收編的時刻,我們意圖對建築的本質究竟為何,作個思考與再定義,也想借此聲明:違章是有道理的!”

  大陸建築師王澍相信工匠與傳統營造技術的內蘊多元價值,可能比全球化下的單一標準産物更值得學習與尊敬,他對時代提出嚴厲的批判,對抗建築的現代性以及其背後所夾帶全球化的簡單專業化議題。他對“以新為尚”的現代文明提出扣問,將現代城市興建中,大量拆除無用的磚瓦,運用到新的建築裏,再配合本地工人的知識與技法,創造出向傳統“迴圈營造”學習,且不以老舊為恥的建築。

  臺灣本地建築師謝英俊則不反對建築的工業化走向,但提出“簡化構法”,讓單一家戶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發展最大的個體與差異性格。他協助921後的邵族家屋重建,並探討無殼蝸牛住宅問題,認為現代蓋屋技術被壟斷化,非都市地區因缺乏現代技術,也無資金雇工,都市地區則因土地及房價高漲,使許多人沒有自己的房屋可住,因此提出蓋“人民的建築”,利用“簡化構法”的輕鋼架結構,以及尊重使用者的“開放建築”模式,以回應當前的時代問題。

  兩位建築師均對現代主義的建築思維提出修正,認為建築不應脫離人本的思考,而應該符合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彰顯個體的有機及生命力。兩人對現代建築提出反思,不以此刻資本主義的後工業文明為據,另外積極探索新的可能,以小型、獨立的建築操作模式,來對抗與修正現代建築的大系統走向,堅持建築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傳統技法與在地材料,充分展現“由下而上”操作建築的可能,挑戰及再定義建築與權力間關係。

  違章建築雖不被主流允許,但自有其意義與本質。策展人阮慶岳以兩人過去10年的作為,對應臺北的違章建築,在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請二人分別以性材料與輕鋼架,在屋頂以及防火巷內搭建“違建”,希望留給世人更多的思考空間。(台灣網 馮江)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