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當老齡化遇上數字化——如何讓銀發族安心“觸網”

2025-01-20 08:5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編者按

  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截至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人,佔全國人口的15.6%。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事關億萬百姓的小家幸福,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社會和諧穩定,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步履有些蹣跚,旅行途中如何更便利;視力漸弱,讀起書報來如何不吃力;不諳網際網路,網上沖浪購物如何更舒心……老年人的需求多種多樣,社會的適老化改造提升仍有值得探討之處。

  為此,本版特推出系列報道,希望讓更多老年人的“小需求”被看見、“小幸福”被呵護。

  網上游戲、刷短視頻、直播購物、線上學習……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老年群體搭上網際網路“快車”,不斷提升認知、豐富生活,成為數字社會的“新鮮血液”。但與此同時,“直播養生局套路老年人”“為主播打賞無法追回”“劇情直播間圍獵老年人”等事件屢見不鮮。如何保障老年群體在“數字世界”的合法權益,讓他們安心“觸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1.新變:銀發網民需求旺

  年過八旬的“網紅奶奶”胡暉走進“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與機器人“夏瀾”互動,又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生成了一段文字,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

  “從十幾年前學電腦開始,就覺得很有意思,對這些新東西一點都不排斥。”胡暉老人“網上沖浪”的故事,在當地遠近聞名。

  胡暉的經歷,在當前數字社會越來越常見。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最新數據也説明瞭這一點——在2024年上半年新增的742萬名網民中,“銀發族”成為主力軍,60歲以上群體佔新增網民的20.8%,網際網路持續向中老年群體滲透。

  “我的母親今年86歲了,每天都會看視頻、聽廣播,偶爾還會網上購物、玩玩遊戲。”在通信行業觀察家項立剛看來,上網已經成為老年群體了解資訊、消遣娛樂的基本方式。尤其是短視頻、網路直播等新模式日益普及的今天,老年群體與網際網路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我國老年群體上網特徵表現為規模大、增速快,使用短視頻時間長,網路消費需求旺盛。”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網路與資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立梅分析,在應用偏好方面,老年群體偏愛短視頻平臺;在消費需求方面,直播電商、直播打賞等成為老年群體重要消費渠道,以該群體為目標受眾的直播間交易額、客單價、打賞額也屢創新高。

  “網民年齡的自然增長,是我國銀發網民增多的原因之一。今年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第31個年頭,許多早期網民已經步入中老年。”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數字經濟與虛擬商務係副主任孫毅説。

  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劉興亮補充道,近年來,我國電信基礎設施正在加速建設,5G網路不斷向農村地區延伸,這也讓更多農村老人得以“觸網”。

  浙江省消保委網路消費維權專業委員會委員曹磊還提到,近年來,頭部企業不斷推進App的適老化改造,既“加速度”又“增溫度”,幫助老年網民享受智慧時代的美好生活。

  “以網上購物為例,渠道日益數字化,體驗也在不斷優化。”一線從業者蔚英輝深有感觸:購物平臺操作更加便捷,降低了老年群體使用門檻,通過切換“長輩模式”“關懷模式”,可實現字大清晰、語音搜索、拍照買同款等功能,幫助他們從視覺、感知、識別等方面便利網購;直播電商等新興渠道普及,實時互動、形式多樣等特點,拉近了與老年群體的距離,不僅提供了情緒價值,還從産品、內容、場景等方面做好了差異化,提供了更適合的購物體驗。

  2.警惕:網路陷阱亂象多

  然而,“看似餡餅、實則陷阱”“套路深深深幾許”等情況卻時有發生。前段時間熱播的紀錄片《前浪》,講述了老年群體的生活狀態:他們在家喜歡看“乾兒子”“乾女兒”網上直播,買到了大批假表、假酒,堆積如山的假貨退都退不完……

  中國人民大學日前發佈的《中老年人網路素養提升實踐及效果報告》顯示,越來越多老年群體感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但也面臨著虛假廣告、網路謠言、網路詐騙等風險困擾。“類似情況我和身邊老人都遇到過,防不勝防,很是糟心。”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何阿姨感嘆。

  蔚英輝針對老年群體參與網購等情況做過細緻調研。他認為,老年群體網購商品的種類,涵蓋了生活用品、服裝鞋帽、食品家電等,對舒適、健康類産品尤為關注;同時,消費趨勢正在向多樣化、品質化方向發展,還會關注虛擬服務、旅遊産品、體檢套餐等。

  “老年群體對主播忠誠度要求更高,直播購物中更信任主播,也更注重通過直播滿足情感需求、尋找聊天對象或情感寄託,以填補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感。”王立梅分析,他們更容易“認準”某個主播,此後在同一直播間多次復購,而且退貨率也相對更低。

  此外,現在不少老年群體生活條件提高,更多的是享受上網帶來的樂趣。“老人們可能更多是為了實現自我滿足、自我發展,借此拉近自己與家人、朋友之間的距離,通過互相分享網上資訊、購買商品、拼單團購等建立新的社交渠道,成為一種享受生活的新方式。”孫毅認為。

  基於此,孫毅進一步分析,一些不良商家之所以能屢屢得逞,主要在於利用了老年群體的“三個短板”:一是操作短板,即利用他們在電子産品、App等操作上的短板,進行誘導性付款,比如,誘導其購買或體驗後,默認開通免密支付,並連續自動扣款;二是認知短板,以養生保健、收藏理財、高科技等名目,推銷“三無”或劣質商品;三是情感短板,即利用情感空虛、孤獨,將他們當成“圍獵”的對象。

  “部分老年群體參與直播購物有‘邊學邊買’的特徵,網路主播更應該積極引導理性消費。若主播基於認知水準的不對稱,進行誇張宣傳、虛假承諾、惡意引流、規避監管,更應當從嚴處罰。”王立梅説,很多帶貨主播節奏思路較快,老年群體往往無法短時間內處理大量資訊,從而陷入“資訊過載”,難以有效參與互動,也不利於老年群體的理性消費。

  對於種種亂象帶來的影響,曹磊認為,除了經濟損失、健康風險以外,一些購物平臺售後保障不足,老年群體缺乏維權意識或能力,導致維權困難;還會導致情感挫敗,被欺騙後感到羞愧、自責,對網際網路産生不信任,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力。

  3.關注:“數字反哺”要跟上

  “直播電商等已經發展成了龐大的産業鏈,其治理涉及的主體多、環節複雜。”王立梅認為,要從現實危害入手抓住癥結,不斷落實各方責任,形成多方參與的治理合力。即網路主播承擔直接責任、直播平臺承擔主體責任、政府機構承擔監管責任、行業協會承擔自律責任。此外,要不斷落實主播行為規範、頭部主播前臺實名制度,全面推動數字技術適老化建設,督促平臺在異常交易監測、支付安全保障、交互模式優化等方面的適老化工作走深走實。

  “政府部門需要持續加強監管,對直播活動進行規範,對虛假宣傳行為進行查處,為老年群體提供更加清朗的網路環境。”律師趙佔領説。

  孫毅也認為,相關部門要建立針對老年群體的行為負面清單,加強對醫療、藥品、教育等領域行銷整治力度,明確直播服務機構、直播間運營者、直播行銷人員的行為“紅線”。

  為督促直播平臺落實責任,強化網路主播行為管理,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24年7月,中央網信辦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清朗網路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其中,重點整治包括“編造虛假場景人設,無底線帶貨行銷”“欺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在內的五類突出問題。

  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也在積極發力。其中,有的平臺修訂了相關規範,對低品質直播內容進行嚴厲管控;有的平臺完善了直播管理規則,將不正當競爭、不當行銷、危及消費者權益等行為加入“直播推廣違規情形”,進一步規範平臺直播帶貨秩序;還有平臺發佈了嚴厲打擊利用AI騙取老年人互動的治理公告,對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創作和發佈違背科學常識、弄虛作假、造謠傳謠的內容進行持續打擊……

  平臺之外,幫助老年群體更好“觸網”,也有賴於更好地解決老年群體的上網訴求。

  “防沉迷並不意味著拒絕網際網路,只有正確地融入網際網路,才能充分享受網際網路紅利。”王立梅認為,可以發力推動適老化産品普及。“調查顯示,6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熟練使用手機應用老年模式的佔比僅為8.1%。由此可見,網路直播等新模式的適老化改造仍有很大空間。”王立梅説,應重點做好資訊無障礙建設,推出更多老年群體專屬化的數字産品、應用軟體。

  劉興亮則建議,防止老年群體沉迷網路,可以把更多功夫花在“網路之外”,如一些公益組織可以行動起來,通過開設相關“觸網”課程,為老年群體提供面對面的指導和技術幫助;還可以從危害出發探索解決方案,促進老年群體融入社區和家庭生活,從而提升數字素養和防騙意識。

  孫毅還特別提到“數字反哺”的重要性。他建議,深入推進“數字適老”實踐探索,加強“數字反哺”的宣傳力度,樹立“代際互動”的社會風尚。同時,號召年輕一代向老年群體普及網際網路知識,幫助家中老人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在此過程中彌合代際數字鴻溝。

  “要更加注重親情的回歸,讓老年群體感知到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讓他們不再感覺孤獨。”趙佔領也認為,不可忽視家庭的陪伴與引導。

  專家指出,“數字化”與“老齡化”已成為兩大勢不可擋的浪潮,尤其隨著兩者的深入交叉、融合,需要在社會多元參與的基礎上,各方攜手、久久為功,讓銀發網民安心觸網,樂享“雲上生活”。(記者 李政葳 李飛 曾震宇)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