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出黃河生態檢察“專家號” “專科門診”破解黃河生態治理難題

2022-10-27 09:23: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專科門診”破解黃河生態治理難題

  陜西檢察機關建立“專業+多元+協同”保護機制  

  本報記者  鄭劍峰

  本報通訊員 余 明

  黃河府谷段,素有“黃河入陜第一灣”之稱。

  此前這裡污水橫流,非法採砂開挖魚塘比比皆是。在檢察機關的推動下,陜西省府谷縣啟動黑臭水體整治和污水處理工程,沿岸平坑覆土栽種綠植。如今,憑欄而立,水天相連,波光粼粼,盡顯生態和諧之美。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璀璨厚重悠久的華夏文明。保護黃河,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韆鞦大計。進入新發展階段,陜西檢察如何全面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各項重大任務?

  “全省檢察機關要牢牢扛起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和檢察責任,不斷探索,共同抓好黃河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破解黃河生態治理難題。”陜西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旭光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推出黃河生態檢察“專家號”

  2021年12月,經陜西省委編辦批准,在陜西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加挂“生態環境檢察部”牌子,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的制度優勢,集中指導和辦理涉生態環境保護的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案件。

  “生態環境檢察部設立後,共向下級院交辦、督辦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案件300余件,對重大案件20余次赴現場調查督辦,全面強化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的司法保護。”陜西省檢察院生態環境檢察部副主任楊輝説。

  “然而,保護黃河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楊輝話鋒一轉,坦言黃河保護流域性特徵和跨區劃特點規律明顯,既有的檢察保護機制已經不能完全適應黃河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治理的需要,容易出現跨區劃案件辦案機制不健全、檢察監督職能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

  為此,陜西省檢察院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提出跨區劃改革思路。2021年3月,在最高人民檢察院、陜西省委的領導下,陜西省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正式啟動;2022年7月,陜西省人大常委會批准設立秦嶺北麓地區人民檢察院、秦嶺南麓地區人民檢察院、關中平原地區人民檢察院、陜北高原地區人民檢察院等4個派出檢察院,其中關中平原地區人民檢察院、陜北高原地區人民檢察院,專門管轄黃河流域跨行政區劃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目前,屬地管轄和集中管轄相結合的生態環境檢察監督專門化體系已經形成。有業內人士形象地説,這是陜西檢察機關打造的“專科門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可以挂“專家號”了。

  找準黃河生態保護“落腳點”

  “2020年以來,共批捕破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犯罪案件305件501人,起訴1206件1484人;立案涉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1737件,辦理訴前程式案件11463件,依法起訴335件,均獲法院支援。”這些數據的背後,體現了陜西檢察機關踐行最嚴法治觀,“四大檢察”齊發力,全面加強黃河安全和生態保護。

  工作中,陜西檢察機關還注重通過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的統籌適用、統籌追究,實現保護生態環境、修復生態環境的最優方案、最佳效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探索中,引導被告人以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土地復墾等方式修復生態環境或支付生態環境修復費,形成“打擊、監督、預防、修復”四位一體多元保護格局。

  2021年9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通報了神木市大保當鎮某煤礦破壞生態環境有關問題。陜西省檢察院立即將該案線索交當地檢察機關辦理。經調查取證,神木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建議對該煤礦等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工作依法監管,並邀請水利、自然資源、環保、林業等部門到煤礦實地查看,共同研究治理措施。

  “依法督促行政機關履行職責是檢察監督的‘切入點’,推動生態修復才是檢察監督的‘落腳點’。”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告訴記者,經過督促,該煤礦探索形成了“綠色礦山+生態産業”發展模式,投入8514.79萬元,治理2906畝土地,還在治理區因地制宜建造農業種植園、林果生態體驗園等園區,該煤礦也被自然資源部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煤礦是座‘金山銀山’,但老百姓也要綠水青山。礦山經過修復治理,千畝良田連成一片,家鄉舊貌換新顏。”全國勞動模範、榆林市人大代表張應龍看著家鄉變成綠洲、沙地變為良田,心裏有著説不出的喜悅與自豪。

  擴大黃河保護治理“朋友圈”

  “我們願與檢察機關加強協作配合,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全面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在生態環境領域共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2022年4月25日,陜西省檢察院召開公益組織座談會,與會環保組織就如何充分發揮“檢察+社會”公益保護模式作用暢所欲言。

  為了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來,陜西檢察機關積極推動構建“檢察+社會”環境保護合作模式。省檢察院與9家環保組織和社會團體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資訊共用、線索移送等工作機制。寶雞檢察機關建立13支共計1500人的公益訴訟志願者隊伍。

  高潔表示:“為了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重大戰略,陜西檢察機關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中找準定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法律監督不缺位、法律監督不越位,有效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不斷提升。”

  為了凝聚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合力,在陜西省檢察院倡議下,沿黃河9省(區)檢察機關共同構建保護黃河生態環境檢察協作機制。各市、縣檢察院也積極行動起來,擴大保護黃河的“朋友圈”“同盟軍”,推進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構建。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市檢察機關與甘肅定西、天水市檢察機關簽訂《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協議》;榆林市檢察機關與山西呂梁、忻州市檢察機關會簽《關於開展“黃河母親河”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

  在推動構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跨省協作機制的同時,陜西檢察機關還與相關部門建立起常態化協作配合機制,作為檢察機關能動履職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式。

  陜西省檢察院聯合五部門出臺《關於加強協作推動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見》,推動建立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司法審判”的綜合治理模式;與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等單位聯合出臺《關於建立陜西黃河流域監督協調機制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推動開創“流域管理+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協作共治良好局面;與此同時,“林長+檢察長”“田長+檢察長”“河湖長+檢察長”“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檢察監督”等協作機制紛紛建立,築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制度屏障。

  鍥而不捨,久久為功。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督促相關行政機關清理污染水域面積1000余畝,清理污染和非法佔用河道1300余公里,修復黃河濕地8000余畝,整改拆除違法建築面積18萬餘平方米。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滋養著陜西大地。保護母親河,陜西檢察機關責無旁貸。我們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不斷推動黃河治理保護工作法治化,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更大檢察力量。”王旭光説。(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