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貴州遵義紅花崗:紅軍從我門前過

2021-10-31 10:53: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紅色地名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陳冠合

  “清清那個湘江(指遵義市的湘江河而非湖南湘江)水喲層層波連波,當年那個紅軍呦從我門前過。”國慶假期,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迎紅街道的紅歌隊,在城市廣場上合唱著這首自編自演的《紅軍從我門前過》。

  紅色基因傳承在紅色城市。1997年,遵義地區改為遵義市(地級),為了讓後人永遠銘記紅軍先烈戰鬥和犧牲的地方,遵義市(縣級)改為紅花崗區。86年前著名的遵義戰役就發生在紅花崗這片紅色的土地上。

  1935年2月下旬,中央紅軍二渡赤水,由川南回師黔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奇襲桐梓城,攻克婁山關,橫掃板橋鎮,直搗遵義城下。2月27日紅軍再佔遵義城。

  10月1日,遊客在貴州省遵義市遵義會議會址參觀。羅星漢攝/光明圖片

  紅花崗、老鴉山、碧雲峰、插旗山是沿遵義老城西南方向綿延八九公里呈弓弧形的山體,自古就是遵義的天然屏障,軍事意義十分重要。

  2月28日清晨,不甘失敗的貴州軍閥王家烈和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糾集兩個師兵力,妄圖拿下紅花崗和老鴉山的制高點。

  駐守在老鴉山的是紅三軍團下屬紅十團,這裡的戰鬥異常激烈。政委黃克誠帶機槍排堅守陣地,團長張宗遜提大刀帶頭衝入敵群廝殺,身負重傷,團參謀長鐘偉劍不幸被彈片擊中,英勇犧牲。但老鴉山主峰陣地還是落在敵軍手中,情況十分危急。

  緊要關頭,紅軍總司令朱德親臨前線指揮,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直接趕赴前沿陣地,組織部隊反擊。中革軍委幹部團團長陳賡、政委宋任窮率部趕到側翼助攻,趁敵立足未穩,從側面迂迴,把守敵打了個措手不及。

  老鴉山上遵義戰役戰鬥遺址的戰壕,經過80多年的風雨,如今出露高度只有10—35釐米。秦波攝/光明圖片

  以紅花崗為主戰場的遵義戰役,是紅軍長征重要轉折階段的一場大勝仗。“我野戰軍主力三日之內,連下桐梓、遵義,擊潰王家烈八個團,消滅吳奇偉兩個師,繳獲(槍支)兩千以上,俘虜約三千人……”中革軍委向全軍發出的這封電報,對此戰役作了詳盡總結和充分肯定。

  硝煙散盡,紅花崗、老鴉山早已綠樹成蔭。不遠處是洛江河上的豐樂橋,紅軍第一次攻佔遵義後,就是從這座橋進入遵義城的,因此得名“迎紅橋”。

  86年前,長征把紅色種子播撒在紅花崗下、湘江河畔。作為遵義老城所在地,紅花崗區擁有遵義會議會址、毛主席舊居、老鴉山戰鬥遺址等34處寶貴的革命遺跡和文物,是遵義市紅色文化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

  在遵義會議會址核心紀念區百年老街楊柳街,老城街道與遵義會議紀念館聯合打造了一個新時代開放式黨性教育基地——黨員政治生活街,通過“長征故事墻”“黨史文化墻”等展示板塊,實現了黨史學習教育從封閉到開放,從室內到室外,從黨員到群眾的三個轉變,讓黨史學習教育既“生動”又“互動”。

  昔日戰場猶在,紅色革命老區紅花崗已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2020年,紅花崗區完成地區生産總值434.02億元,脫貧攻堅戰全面取勝,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3052戶1068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遵義市的母親河湘江河流經紅花崗區,兩岸風光秀麗。蘇海攝/光明圖片

  遠望萬山征程,紅花崗使命在肩,闊步向前。“十四五”時期,紅花崗將繼續深挖紅色資源,加快推進國家長征文化公園建設,發揮“紅色聖地”聚集效應,打造全國著名紅色文化旅遊新高地。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面落實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推動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旅遊産業化、農業現代化“四個輪子”一起轉,成就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紅花崗,讓紅花崗的“紅”更紅。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31日 10版)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