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個不少,每個都好”——海南三亞“保姆式”服務給就業困難者“送”崗位

2020-08-07 09:0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三亞8月6日電(記者陳凱姿、嚴鈺景)只帶上幾件衣服,剛失業的董志千和他的妻子,跟著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帶隊人”,踏上了飛往深圳的航班。兩口子和其他20多名貧困勞動力一起,被安排在口罩生産線的崗位上。外出務工免費坐“政府包機”,享受“就業保姆”全程服務,大夥兒還是頭一次經歷。

  同樣是“就業困難戶”的吉才錦,最近應聘上了公交車駕駛員的工作。幾個月前,他還在老家樂東縣農村,管理年收入僅一兩千元的橡膠林。

  受疫情影響,海南本地就業和外出務工“兩個通道”都遇到了困難,旅遊城市三亞卻在6月累計新增15000多個崗位,解決部分本地就業之餘,還吸納了瓊南其他8個市縣的不少貧困勞動力。

  説到秘訣,正忙得團團轉的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科科長陳運洲回復記者:“我們是‘保姆式’送崗位。”

  人從哪來?工作哪去找?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盯住的不僅是自家這塊地盤。

  4月以來,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始熱鬧起來——不斷有失業人員前來諮詢、填表、面試、簽約,甚至有周邊市縣的“組團”過來找工作。人們行色匆匆,還不忘感慨:這裡什麼時候“變”出了那麼多招聘會?

  原來,早在近10年前,瓊南9市縣就形成了“就業聯動機制”,利用公共就業平臺交流、發佈崗位資訊,由三亞牽頭,為周邊市縣提供就業崗位和技能培訓服務。

  “如今,舊平臺在疫情期間煥發新生機。”陳運洲解釋,“三亞的服務等行業有‘兜底’保障,裁員率不高,有條件提供部分崗位,而周邊市縣正好有不少待業人員。”

  聯絡員將三亞的招聘資訊發送給周邊市縣,收到資訊後,工作人員立即走村入戶,發動失業人員再就業。資訊送到府,村裏人不用擔心錯過好的就業機會了。

  “今年以來,我們已向各市縣發送崗位資訊超過8000次,解決了數百名來自樂東、陵水、保亭、白沙的貧困勞動力就業。”三亞市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中心主任譚雪嬌説。

  解決就業問題,三亞除了“請進來”,還有“送出去”。

  深圳一家企業的口罩生産線上,23歲的藍俊工作不到兩個月就被提拔為車間小組長。同他一起報名的60名失業人員,都列入了三亞“點對點勞務輸出服務”計劃,由當地出資統一體檢、購買保險和機票,還進行跟蹤保障。

  “我不善言辭,但經常會在務工人員微信群裏感謝幫我們就業的‘保姆’們。”藍俊現在的月收入能達到6000元,是以前的3倍。

  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失業人員,則由政府出資委託培訓機構,進行免費“訂單式”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期間甚至給予生活補貼。挖掘機、消防員、救生員……“企業要什麼,我們就組織培訓什麼,合格人員可以坐上就業‘直通車’。”三亞市就業局轉移就業科科長李恵蓮説,“這樣的培訓,目前僅三亞市參與人次就有5000左右,每個人都有機會。”

  三亞崖州區一棟小平房裏,風扇呼呼轉動。32歲的周麟人戴上口罩,和其他學員挺直背坐在小凳子上,眼睛盯著指導老師正在教學的新能源電樁安裝項目,一刻也不敢走神。

  周麟人因為疫情失去了工作,連零工也找不到。崖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得知他以前做過水電工,就請他過來免費上特種低壓電工培訓課,如果培訓合格,拿到證書就能直接去新能源企業上崗。

  現在,為了做好就業促進工作,陳運洲越來越忙。“我們希望通過培訓就業一體化服務,能做到一個不少,每個都好。”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