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保基層運轉 護航中國發展

2020-06-03 14:5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基層”二字,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9次。基層工作很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在“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中,保基層運轉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如何看待保基層運轉的意義?如何做到保基層運轉?

  始終以人民為中心

  基層是距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最前沿。2萬億元直達基層,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發佈後,許多人關心的焦點話題。

  報告中明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援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表示,此前中央財政直接為地方紓困,從未有過此等規模,這凸顯了保基層運轉的重要意義。

  何為基層運轉?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認為,基層運轉主要是指基層治理特別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正常運轉,比如教育、醫療、衛生、治安、水電、公交等。疫情發生以來,從扎牢社區防控、村鎮防控的籬笆,到居民家庭隔離的生活服務保障、社區管控的值守、社區社會的正常運作,甚至居民的心理疏導,無不是基層幹部包括各級下沉幹部、社區工作者、各種志願者的超常規工作和無私奉獻的結果。在加快推進企業單位復工復産、復商複業,恢復經濟正常運作過程中,基層組織和基層幹部也是發揮了牽線搭橋、保駕護航的作用。正因為基層的有效運轉,才有了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階段成果。

  “保基層運轉是推進‘六穩’工作、實現‘六保’目標的前提條件。”梁啟東表示。

  “保基層正常運轉,關鍵要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楊玉成説,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這份大禮包,將切實緩解市縣資金壓力,為基層社會經濟秩序加速恢復提供支援。”

  諸多受訪專家認為,對於保基層運轉的意義,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從中央到省、市級的各項方針政策、措施部署,都需要基層來落實。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認為,首先,保基層運轉要能夠保障基本公共服務職能。此外,保基層運轉是保障重大目標任務實現的先決條件。最後,保基層運轉也是目前在疫情衝擊、經濟波動之下維持社會平穩運作的重要保證。

  基層運轉是保民生、惠民生的基本要求,減“收”增“支”之間,保持基層正常運轉不容有失。

  推動基層運轉正常有序

  渡過難關,不能光靠中央財政支援,各地還要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今年以來,各地財政收入均呈下降態勢,但防控疫情、幫扶企業等支出加大。一“減”一“增”之間,基層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在雲南,做實做細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全過程,全面強化基層增強保障能力,建立調動基層財政“保基本、促發展”機制……雲南省財政廳採取多項有力舉措,壓實各級責任,為基層正常運轉提供有力支援。

  在山東,今年以來,該省全面實施財政困難縣工資專戶制度,將11項省級財力性轉移支付直接撥入困難縣工資專戶。同時,提高省對直管縣財政資金留用比例,進一步增加基層現金流。

  在安徽,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強化轉移支付支援,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加大資金調度力度……省財政等部門積極支援市縣政府全力做好基層運轉保障各項工作,切實兜牢保基層運轉底線。日前,該省出臺《保基層運轉工作方案》,總體目標是聚焦基層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區和村級組織、公共服務機構正常運轉需要,確保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正常運轉。

  在天津,靜海區採取多種舉措抓好增收節支,力保基層運轉。一是多渠道拓寬資金來源彌補減收。在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和疫情期間新出臺的減免稅、緩稅等政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稅收徵管水準,多渠道挖潛,確保稅收收入應收盡收。二是厲行節約保基層運轉。在積極“開源”的同時,嚴把財政支出關口,加大“節支”力度。比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大力壓減行政運作成本,物業費壓減30%、公車運作費壓減20%。

  今年3月,財政部發佈通知稱,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將進一步加強地方財政“三保”工作,更好支援基層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通知強調,要嚴格按照縣級為主、省級兜底的原則,將“三保”保障責任落到實處。

  在貴州,在充分估計財政收支面臨的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深入掌握基層運轉態勢後,由省級財政因地制宜調整支出結構,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強“三保”預算審核、完善資金調度機制,為“三保”支出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提高市縣保障能力。按照中央部署,在已核定的2020年財政資金留用比例基礎上,全省統一提高5個百分點,支援市縣做好疫情防控和“三保”工作。與此同時,為保障縣級工資的及時發放,從2019年6月起,省級財政直接將工資調度至市(州)和88個縣(市、區、特區)工資專戶,實現了工資專戶直接調度的全覆蓋。

  楊玉成建議,中央為基層政府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援,各地政府也應想方設法,既節流又開源,積極應對基層財政收支壓力。一方面,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把能省的錢省下來;另一方面,要著眼于擴大有效供給、滿足多樣化需求,通過政府債券、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開展的項目)等方式,多元化籌集資金,加強縣級財源建設,為基層補充財力。

  “疫情之下,基層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説,保基層運轉,關鍵要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推動基層運轉正常有序。

  基層運轉正常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強調,要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把更多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下沉,在務實功、求實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基層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基層運轉正常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直接體現。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為基層鬆綁減負。

  在新疆,為基層賦權,激發擔當作為,成為重要舉措。新疆下大力氣為基層“減負”,制定並落實《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20條措施》,從精文減會、壓減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等方面發力,切實減輕了基層負擔,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環境,讓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

  在寧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歸併了考核項目和種類,取消參考意義不大的考核和評議內容,突出不同層級、行業、領域幹部的特點;綜合運用年度、專項、日常考核和幹部考察、談心談話等多種方法,避免年終突擊考核、“一陣風”考核;在基層黨建工作考核中,重點解決考核過多、過度留痕等問題,在考核頻次上每年只進行一次考核。

  在江蘇,前不久該省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深入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持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了20條措施,要求持續築牢克服形式主義的思想政治根基,堅決糾治決策落實中的形式主義問題,有效防止文山會海反彈回潮,切實規範面向基層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著力提高調查研究實效,健全完善幹部擔當作為激勵機制,深化治理改革向基層放權賦能,堅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實。

  中央財政直達地方,如何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

  海南省紀委監委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組長陳青表示,今年的一般預算安排,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增加了12.8%,這在近年來是最高的。中央財政還專門設立了特殊轉移支付,用於支援地方基層運轉,保障基本民生,落實“六保”任務。中央財政對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獎補資金增長安排了10%。在這些政策的落實中,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將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通過監督推動資金提質增效、確保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緊要處,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一項一項落實好。

  面對未來,有關人士認為,儘管疫情期間有很多非常態化舉動,但長遠來看,很多措施有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會在好的實踐過後,得以固化,成為長效機制。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政策室主任張本波認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要加快建立基層治理長效機制。一是延續減稅降費改革方向,推動政策平穩過渡;二是明確屬地管理權責,加快為基層減壓賦權;三是改進考核標準和方法,形成上下聯動機制;四是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誤的基層工作環境。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