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有用人才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張政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臨時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王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編者按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深入分析新時代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本版今日刊發3篇文章,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面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新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準的人才培養體系。這一重要論述,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
形成更高水準人才培養體系的戰略意義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這是黨中央在高等教育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落細落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要求、新部署,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準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了基本的價值遵循和實踐框架。
解決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戰略舉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龐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有沒有”的問題已基本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所謂不平衡,主要指現有高等教育體系存在短板,即重教書輕育人,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品德修養,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所謂不充分主要指人才培養體系水準不高、實力不強,尚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期待不相契合、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相匹配。
服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育才造士,為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教育事業承擔著提供接續不斷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職責。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住機遇、整體佈局,協同推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以及勞動教育全方位育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加強學科、教學、教材和管理建設,形成更高水準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廣大青年學生與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素質與能力,使大批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優秀人才不斷涌現。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著力點
形成更高水準的學科體系。高校學科建設持續向上向好,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基礎就會越堅實,更高水準人才培養體系的支撐就會越牢固。紮實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應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重點建設一批一流學科,以一流學科為引領輻射帶動學科整體水準提升。建好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優先發展、優勢發展、優質發展不斷提升其學科影響力和社會引領力,自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紮實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創新。高水準學科體系建設決不能脫離中國國情、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澱,應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話語體系助推學科體系發展。
形成更高水準的教學體系。教學貴在知行統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礎。形成更高水準的教學體系,要抓好課堂教學這一基本環節,既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也在教學形式上有創新。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認真鑽研授課藝術,不斷改革教學方法,逐步形成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路教學相互支撐、管理高效、評價科學的高水準教學方法體系,以高超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同時,積極打通課堂,使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互銜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無縫對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訴求、時代發展要求和社會進步需求,讓教學這件有意義的事情變得越來越有意思。
形成更高水準的教材體系。教材是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體現,也是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應堅持建管並舉,推進教材出版進一步繁榮,教材品質進一步提高,教材管理進一步優化,形成更高水準的教材體系,為提高人才培養品質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推進馬工程教材編寫使用。加快推進馬工程教材建設,應始終把政治導向和學術品質放在首位,使工程教材真正成為體現時代發展、適應教學實踐、深受學生歡迎的精品;應按照中央要求,抓好工程教材的推廣使用,將其使用情況作為學校教學工作、學科建設、思政工作等方面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文科教材建設,應加強頂層設計,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分類指導,鼓勵編寫適應不同教學需要的特色教材;樹立精品意識,定期對優秀教材進行修訂、完善;完善激勵機制,引導學科領軍人物和教學名師編寫教材,作為評獎評優和職務評聘的重要指標。規範引進教材的出版選用,進一步加強對引進教材的宏觀管理,明確引進、出版和選用的衡量標準,宣傳、教育、出版等部門應加強溝通聯繫,形成監管合力。
形成更高水準的管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在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治理結構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最核心的要求,同時也是提高辦學治校能力、形成更高水準管理體系的重要保證。高校黨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制度帶有全局性、穩定性,管根本、管長遠。更高水準的管理體系體現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體制機制。高校實現教育教學、人才培養、職稱評審、經費使用等方面的高水準管理,必須從建制度、立規矩入手,在學校章程、校規校紀、內部管理等方面提出制度要求,促進高校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在這其中,特別要強化依法管理,大力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積極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高校治理。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各級黨委、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黨組織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緊緊抓在手上,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準的人才培養體系奠定堅實思想基礎。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品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文化人、以情感人,是一件技術含量高、難度系數大的工作。加之當前外部環境、社會條件、工作對象不斷發生變化,一些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開始失靈失效,做好這項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新。應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新,提升針對性和親和力,切實解決在方法手段上的諸多不適和本領恐慌,尤其應主動適應新媒體迅猛發展的要求,管好、建好、用好網路,讓網路空間真正成為激發正能量的堅強陣地。
補齊思想政治工作短板。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某些領域、某些層面的短板越發明顯,迫切需要以協調發展理念為引領明確重點、補齊短板。應根據各項工作的育人元素與育人邏輯,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管理與服務的協調發展,特別是以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路、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育人體系為基礎,把育人工作做在日常,推動各項工作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
營造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生態。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應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教師隊伍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引導教師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不僅做學問之師,更要做品行之師。通過切實加強師德建設,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生態。
構建思想政治工作強大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準,就要促進校內校外開放融合、優勢互補。要推進校內開放發展,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使各部門各盡所能、各展所長,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支援內外聯動,積極吸納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的資源,真正匯聚起全社會關心支援、共同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磅薄力量。
凝聚思想政治工作智慧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教育方面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的一項重要經驗。以人民為中心,就應尊重廣大師生主體地位,發展成果由廣大師生共用,進而凝聚起思想政治工作智慧力量。應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其思想水準、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應促使教師形成過硬政治素質、紮實理論水準、高超工作技巧,為其職業發展搭建更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