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助燃智慧之火(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

2018-11-08 10:3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作為智慧財産權法院的法官,我寧願看到侵權人鬼哭狼嚎,也不願見權利人怨聲載道。”不穿法袍的宿遲,感覺就是一位和藹的老人,但一張嘴仍離不開智慧財産權和案件,“有些事幹多了,習慣了,不好改。”今年年初剛退休的他,仍舊愛喝濃茶、愛吸煙。

  第一次見到宿遲,是在大約4年前,那也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2014年12月16日,作為全國首家智慧財産權法院——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院長,宿遲親自擔任審判長並敲響法槌,該院建院以來的第一起案件開庭審理:一家藥業公司就一項發明專利權是否有效,狀告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一時間,北京市海澱區彰化路18號,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其實案件本身並不複雜,但意義重大!”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宿遲仍難掩激動,“庭審不僅創造了國內多個第一,關鍵是讓世界看到中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決心。”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探索建立智慧財産權法院”的要求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的決定》,2014年11月6日,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作為全國首家智慧財産權專業審判機構正式成立。

  “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水準和力度,直接影響到科技人員和企業創新的動力與信心,可以説智慧財産權法院的建立,讓智慧之火得到了助燃。”作為首任“掌門人”,宿遲與智慧財産權的淵源由來已久,20多年前,他就曾擔任全國首家智慧財産權審判庭——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産權庭庭長。但從庭長到院長,遠不是職務的改變那麼簡單。

  “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還是全國首家整建制司法改革試點法院,擔負著先行先試的使命。”宿遲坦言,“從上到下都看著你呢,壓力很大,必須扎硬寨、打硬仗。”

  率先實施法官員額制、設立法官助理、推行扁平化管理;突出法官主體地位,改革合議庭組成;落實法官責任制,廢除個案彙報;改革庭審方式,開展焦點式審判;探索中國特色智慧財産權案例指導制度,構建智慧財産權案例指導服務平臺;轉變院、庭長職能,實現院、庭長辦案常態化;改革審判委員會職能和決策方式,嚴格區分審委會和合議庭行權界限……

  一系列改革順序鋪展,創造第一在這裡成為常態。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已經成為中國司法的重要窗口和亮麗名片”。數據顯示,從建院至2018年9月底,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共收案49301件,結案36332件。其中技術類案件收案8908件,結案5190件。

  “退休了,咱也不能閒著。”宿遲説,“早有出版社約了稿,我準備出本書,就講講中國智慧財産權司法審判25年。”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