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燒錢大戰降溫 開啟品質競爭時代
網約車燒錢大戰降溫 開啟品質競爭時代
這般遠低於運營成本的惡性價格補貼,呈現出很強的臨時性和“亂戰”意味,不僅其之於企業的長遠利益需要被謹慎評估,其社會效益也該被理性審視。
暫停核驗、聯合執法、頂格罰單……在相關管理部門的一系列措施干預之下,網約車“燒錢”大戰終於迎來了稍許降溫。4月13日,滴滴、美團宣佈,從4月12日起,在南京停止發放新的客戶端補貼。另外,滴滴還宣佈于4月14日起在上海取消常態化補貼,並稱將持續加強不合規車輛的清退工作。(《南京日報》4月14日)
“1元出發”,“0元佣金”……隨著美團攜大量補貼高調登陸上海,滴滴和美團在南京、上海打響的此輪“血戰”,可以説就是對幾年前網約車市場剛剛興起時“價格大戰”的一種小範圍複製。只是,與幾年前的情境不同,這輪價格補貼來得快,結束得也早。就當前網約車市場的整體生態和監管氛圍而言,此一結果在意料之中。
如果説網約車初創時期的“價格大戰”,有著普及用戶習慣的作用,那麼,在網約車市場生態業已成型,相關管理制度也日趨規範和完善的當下,“價格血戰”的重啟註定面臨更多爭議與不確定性。
首先,市場對用戶的啟蒙基本完成,依靠價格補貼來吸引用戶的邊際效應已大大低於過去。這一點,各網約車平臺未必不清楚。其次,價格混戰在一定程度上觸碰到了現有市場規則和制度的邊界,監管部門所給予的空間難比往日。這次多家平臺提前為價格戰降溫,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涉嫌“低價擾亂市場”,被管理部門叫停。
各競爭對手有價格差異,這很正常,也應該被包容。像這般遠低於運營成本的價格補貼,呈現出很強的臨時性和“亂戰”意味,不僅其之於企業的長遠利益需要被謹慎評估,其社會效益也該被理性審視。比如,儘管“價格血戰”在短期內讓部分乘客受益,可其隱性成本不容忽視。此前,就有媒體調查發現,在鉅額補貼的誘惑下,專業化的刷單群體也隨之重出江湖,如美團就被曝刷單比例甚至高達40%。另外,高額獎勵也刺激了黑車的強勢涌入,對各平臺的準入管理提出了直接挑戰。不可否認,暫時性的低價背後,是行業安全隱患與社會管理成本的急劇提升。
上述現實下,監管部門叫停各網約車平臺的補貼,力促網約車市場競爭回到良性軌道,是一種必要的管理糾偏。各網約車的行動跟進,也是對網約車發展方向的某種確認:經歷合法化規訓後的網約車市場,是該告別依靠“燒錢”開路的原始模式,將用戶體驗與安全置於更高階的價值序列,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服務和安全的保障與優化上。
終結“價格血戰”,告別對補貼的依賴,並不是要約束網約車市場的競爭,而是推動各網約車平臺轉換到更為健康和多元的競爭賽道上去。如滴滴在宣佈取消補貼的同時,也承諾將在上海對全部新註冊車輛啟動線下驗車機制,確保註冊車輛資訊的合規性和真實性。
在網約車服務的安全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是對這輪價格戰副作用的止損,也是對未來網約車競爭方向的校準和示範。其他各網約車平臺,也都該及時跟進。可以想像,如果在這方面,各平臺能夠有像打價格戰那樣的投入與熱情,網約車市場的生態,無論從服務還是安全上講,都將再上一個大臺階。
從來沒有一個市場領域,是單純靠“低價”就能夠獲得尊重與未來的。從拼價格,到拼技術、拼服務、拼安全,在經歷多輪價格戰的“洗禮”後,中國的網約車市場,確實應進入一個以“服務為王”的品質競爭時代了。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