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飛天時代楷模】翟志剛:邁出太空第一步 請祖國放心!

2018-01-27 19:1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太空,人類夢想的疆土,寥廓而深邃。

  中華民族對它的嚮往、攀登、探索,從未停止,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薪盡火傳,前赴後繼。

  從神舟五號的1人1天,到神舟六號的2人5天;從神舟七號的3人3天,到神舟九號的3人13天。一次次飛行時間變化的背後,衡量的是中國飛天的步伐,留下的是民族永恒的記憶——

  2008年,“神舟七號”飛天成功,中國人,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跡——這一看不見的足跡,註定成為最難忘的前進步伐,永載中華民族的記憶,也註定成為翟志剛生命裏重似千鈞的印記。

  十年磨一劍 

  23年前,也就是1995年,翟志剛還是一名飛行員時,中央軍委做出組建航太員大隊的決定。一時間,1500多名藍天驕子集聚在飛天夢想下,接受祖國的挑選。

  面對風險莫測的飛天旅程,航太員們做出了軍人應有的選擇:即將走上副團長崗位的李慶龍、陳全主動放棄晉陞機會,身為獨子的劉旺極力説服母親同意……翟志剛亦響應號召。

  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太員大隊光榮誕生,翟志剛成為我國首批14名航太員中的一員。面對五星紅旗,14名航太員莊嚴宣誓:“甘願為載人航太事業奮鬥終身!”中國航太史冊自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太空和天空,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對人的要求卻是天壤之別。從飛行員向航太員的轉變是一個巨大跨越,橫亙其間的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

  低壓缺氧訓練,相當於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忍受頭暈噁心甚至休克的反應,每次都持續30分鐘以上;

  超重耐力訓練,飛行員僅需持續承受5倍的重力加速度3秒,航太員卻要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裏,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往往面部肌肉變形,呼吸異常困難;

  頭低位臥床訓練,航太員需要連續5天保持負6度臥姿,頭低腳高、臉部充血、鼻塞頭痛、胸悶失眠,同時還要訓練進食飲水、清潔個人衛生……

  10年,3650個日日夜夜,翟志剛自進入航太員隊伍,就一直接受各種高強度訓練,積極準備著,隨時接受祖國的挑選,等待為祖國出征太空的機會。

  2003年,“神五”飛天前,翟志剛和楊利偉、聶海勝同時成為“神五”的備選航太員。最後,楊利偉被確定為執行“神五”任務。出征前,翟志剛和聶海勝陪著楊利偉在媒體面前亮相,做出征前的彙報。翟志剛和聶海勝一直將楊利偉送到“神五”艙口。當所有鏡頭燈光都對準楊利偉時,他們一直微笑著向人群揮手。

  “當時為楊利偉捏一把汗,並沒有想‘他上了,我沒能上’。”翟志剛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神六”發射前,翟志剛再次成為熱門人選,而同樣可惜的是,他再次失之交臂。有記者問他,距離那麼近,卻沒有得到,會不會覺得惋惜?他説:“就是因為太近了,所以跟著一樣光榮。”

  因為強烈的榮譽感,翟志剛一直努力,等待實現飛天夢想,他曾這樣表白:“如果‘神七’還是擦肩而過,我還是要繼續努力。”

  似乎,這份執著感動了太空,又似乎,機會真的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2008年初,翟志剛如願以償入選“神七”任務飛行乘組梯隊,並和劉伯明、景海鵬一起被確定為首選乘組。至此,進入航太員大隊整整10年,漫步太空的夢想終於就要實現了。

  然而,茫茫宇宙,神秘莫測。邁向太空的每一步,必伴隨著巨大的險阻。

  神舟七號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的首次重要飛行,其承擔的任務與以往任務有很大不同,關鍵技術難點就是出艙,所進行的訓練也增加了許多更富挑戰性、也具危險性的科目。

  為模擬出艙的真實情況,地面訓練新增了出艙程式訓練模擬器、模擬失重訓練水槽、艙外航太服試驗艙三大訓練設備,航太員訓練增加了艙外航太服操作、氣閘艙操作、艙門開啟等等,與“神六”相比新增了1000多個動作組。

  翟志剛首次穿著艙外航太服準備進艙訓練時,就敏感地發現陪同訓練的教員和服裝研製人員情緒有些細微的變化,感覺“動作也變得不協調了、眼神也有些僵硬了”。翟志剛心想:“這是大家在擔心我的安全,如果這樣下去,可能會嚴重影響到訓練進行。”

  他馬上給大家減壓:“請你們放心,我對艙外服的性能和各項參數非常了解,我對自己的操作也非常有信心,一定能夠圓滿完成訓練。”科研人員對翟志剛説:“也請你放心,我們的艙外服一定能夠保障你的安全,我們對你的安全負責!”説到這裡,大家都笑了,訓練場上緊張的氛圍迅速得到緩解。隨後,翟志剛多次進入危險的真空環境,圓滿完成各項訓練。

  備戰任務時,失重水槽訓練是出艙訓練中體力消耗最大、難度最高的環節,人要穿著重達160多公斤的訓練服在水下進行配平模擬失重的狀態,每次訓練都要進行3-4個小時,一次訓練下來,航太員吃飯時疲憊得連筷子都握不住。

  這個訓練既辛苦,又有危險性,安全問題始終是科研人員最大的顧慮。組織這樣一場訓練從人力、物力上投入極大。所以航太員都倍加珍惜這樣的訓練機會,總想多嘗試。沒想到,翟志剛在訓練中真的差點出事。當時他已經沉到10米深的水下,氣瓶突然冒出一連串的氣泡。

  “不好,氣瓶漏氣了!”

  此時迅速上升將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現場監測的科研人員迅速緊張起來,立即指揮潛水員配合翟志剛出水。在這樣的緊張時刻,只見翟志剛沉著冷靜,與潛水員交替共用一個氣嘴,按規定緩慢遊出水面。

  見到翟志剛順利出水,大家都松了一口氣。訓練負責人趕忙上前詢問翟志剛“身體怎麼樣?”

  翟志剛自信地説道:“沒問題,可以繼續訓練。”就這樣,在更換新氣瓶後,翟志剛再一次沉到水下繼續訓練,並完成了當天全部訓練內容。可之後他卻累的仿佛虛脫了一般,開玩笑地説:“這次是體驗過度了。”

  任何一個細小的操作出現問題,在天上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翟志剛心裏清楚,為了確保太空中的萬無一失,地面訓練必須達到盡善盡美。每次訓練時間長達2、3個小時,訓練結束後整個人累得快要虛脫。

  負責訓練設備的工作人回憶説,即便在那種高壓強度訓練下,還能感覺到航太員身上的飽滿熱情。翟志剛對此的解釋是:“我也會累,但我知道訓練狀態下必須要保持一種昂揚的狀態。即便訓練時間再加長兩小時,我也同樣是那樣的狀態。”

  飛天夢圓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飛天,敦煌壁畫中這一凝固中華民族千載夢想的藝術形象,迎來她歷史性的起飛——載著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位航太員的神舟七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從舷窗望出去,地球非常真切,太空無比深邃,流星常常成排成排從我們腳下劃過,我閉上眼睛,感覺像躺在搖籃裏……”翟志剛回憶説,然而,在美麗的太空中執行任務的航太員並不輕鬆。

  當飛行到第13小時,翟志剛和劉伯明開始進行軌道艙狀態檢查和艙外航太服組裝、測試和在軌訓練。景海鵬在返回艙值守,隨時監控飛船運作情況,並掌握二人的操作進度。

  組裝艙外航太服,是一項艱難而又細緻的工作。由於天地差異,原計劃大約用16個小時,而實際上用了近20個小時。翟志剛和劉伯明把艙外服軀體從固體支架上拆下來,放到穿脫支架上,一一安裝上氧氣瓶、電池、凈化裝置、無線遙測裝置等,安裝一件,檢查確認一件,相當於裝配一個小型的航太器。

  在地面上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太空中就可能變得很複雜。比如,擰一顆螺絲釘,著力點控制不好,有可能螺絲沒有轉動,人卻旋轉起來。因為操作步驟多,難度大,精度要求高,連續工作使人十分疲憊,但卻不能停下來休息,實在累極了,閉上眼睛幾秒鐘,也感到是莫大的幸福和享受,而此時,對失重的生理適應還在繼續,由於血液頭向分佈,相當於在地面倒立,感覺頭眼腫脹,這是對航太員體力和生理最嚴峻的挑戰。但是,他們挺住了。

  儘管飛行手冊上安排了就餐時間,但由於工作緊張,三天的飛行中,只加熱了兩次食品。一次是,劉伯明加熱了一袋供一人食用的食品,二人一同分享。再一次,加熱好的食品來不及吃,等想起來又涼了。餓了,就吃點即食食品補充些能量。三天裏,他們無法準確説出睡了幾個小時,吃了幾頓飯,這些都是插空進行的,而他們的心率、血壓,始終保持正常狀態,沒有大的波動。

  2008年9月27日16時30分許,是翟志剛打開飛船艙門,開始太空行走的計劃時間。一切準備就緒,不料,意外卻發生了:當他開啟艙門時,艙門絲毫沒有反應。此時,飛船即將飛出測控區,若打不開艙門,出艙活動就要延遲。

  “決不能讓全國人民失望,決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這時,劉伯明遞過來一把開艙輔助工具。在太空艙使用輔助工具撬開艙門,就有可能給艙門密封造成損傷,他們心裏都很清楚,這直接關係到我們能否活著回去。翟志剛用輔助工具撬了2次,每次艙門剛打開一點縫隙,殘留的氣壓就會把艙門緊緊壓住。最後,他拼盡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於打開了連接浩瀚太空的艙門。

  此時,飛船已進入測控區,翟志剛即將出艙。按計劃,他將先進行空間科學實驗取樣,把一個固定在飛船艙外的實驗樣品送回艙內,然後,再從艙內取出一面五星紅旗,進行太空漫步和艙外展示。就在這時,第二個“意外”出現了,耳機中傳來一陣報警聲:“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

  軌道艙正是翟志剛和劉伯明身處的艙段。此時已無暇多想,翟志剛和劉伯明眼神稍作交流,彼此心中便達成了默契:“就算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留下永遠的瞬間!”翟志剛毫不猶豫飛出艙門,他果斷調整任務步驟,先把五星紅旗拿在手中。人們從電視直播中看到了翟志剛在神舟飛船艙外揮舞五星紅旗的場景,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當時翟志剛和劉伯明已經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如果發生不測,就把這揮舞國旗的畫面作為向大家的永久告別。

  16時43分許,身著“飛天”艙外航太服的翟志剛,揮動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在19分35秒的艙外活動中,翟志剛飛過了9165公里,被新聞媒體稱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事後分析表明,軌道艙火災的警報只是一場虛驚。翟志剛和劉伯明回到飛船返回艙,和戰友勝利會師,景海鵬向他們豎起大拇指表示祝賀。

  翟志剛終於完成了他在太空中的完美展示。2008年11月7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翟志剛“航太英雄”榮譽稱號,並頒發“航太功勳獎章”。

  舍小家顧大家 

  陪伴、團聚,對於尋常人家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願望,但對於同在航太城的航太員和他們的家人卻是種奢求。

  航太員公寓到家屬樓,直線距離不到500米,卻如同隔了萬水千山,相距天南海北——

  這麼多年,他們沒有多少時間陪伴、照顧家人,也沒有更多的時間教育輔導孩子,沒能參加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這麼多年,他們也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孝敬父母,休假的次數用手指都可以數過來;

  這麼多年,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留在了教室裏,留在了體訓館,留在了訓練場;

  ……

  選擇航太員這個不同尋常的職業,就選擇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奉獻和犧牲,他們面對小家與大家、生命與使命的碰撞,毅然選擇了後者。

  2003年9月下旬,中國首次載人飛行進入倒計時。全系統都在緊張備戰,剛剛入選首飛梯隊的翟志剛更是不敢懈怠,也不能有絲毫懈怠。就在這時,遠在黑龍江省龍江縣的母親卻因突發腦溢血,癱瘓失語,生活不能自理。

  翟志剛在家是“老疙瘩”,上有2個哥哥、3個姐姐,母親生他時已42歲。由於孩子多、負擔重,父親積勞成疾、臥病在床,全靠母親一人走街串巷賣瓜子維持生計。

  生活的艱辛,磨礪了翟志剛的堅強意志,更濃厚了母子深情。病榻上的母親,整日盯著翟志剛的照片發呆流淚。10月15日,當首飛梯隊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出現在電視螢幕時,病床上的母親終於看見了朝思暮想的兒子。此時,老人雖然已不能説話,但神情激動,眼裏閃爍著淚花兒。

  11月21日,就在翟志剛37歲生日這天,母親永遠閉上了眼睛。臨走前,昏迷多日的她擠出最後一句話,“別讓三(指翟志剛)為我耽誤工作”。噩耗傳來,翟志剛千里奔喪。“媽,兒子回來了!”他一進屋,就跪在母親靈前,連磕了3個響頭。

  “雖然有犧牲、有不捨、有遺憾,但這世上總有一些高尚的事業,值得去為它犧牲、為它割捨、為它承擔其他的遺憾。航太事業就是這樣的事業。”

  2008年9月28日17點36 分,神舟七號成功著陸,翟志剛和同伴劉伯明、景海鵬在遍地金輝的內蒙古大草原上向全國人民致乙太空歸來後的第一個軍禮,踏上堅實的大地,呼吸著草原的清香,看到來迎接的戰友,一切都是那麼親切,那麼美好!

  宇宙無限,探索無盡;征程萬里,初心如磐。

  建設航太強國的偉大號召,激發航太員把目光投向更遠大、更壯麗的目標:不難想像,未來的茫茫太空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帶有五星紅旗標誌的航太器;不難預測,新時代將會有更多中國航太員的身影出現在更高更遠的星空。(李珊珊/文 )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