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辦:每年減貧超1300萬人 今年至少再減1000萬
10月10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前4年已經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564萬人,年均1391萬人,今年至少減少1000萬人。5年平均下來,每年減貧人數在1300萬人以上。今年井岡山、蘭考縣率先脫貧,還將有一批貧困縣要宣佈脫貧,貧困縣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數量上的減少。
深度貧困地區是難點,加大支援力度
劉永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脫貧攻堅現在難度比較大的是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發生率比較高,基礎條件比較差,有6個省的貧困人口數量在300萬以上,有5個省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按照前幾年減貧進度,如果這些地方不加大力度,是很難完成任務的。”劉永富表示,中央專門召開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並且出臺了支援文件。
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中央要把這些深度貧困地區作為支援重點,加大資金政策和工作投入力度。各個部門圍繞深度貧困地區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加大支援力度,包括交通部門要修路,水利部門要解決飲水,相關部門要指導産業發展,做好易地搬遷這些具體工作。省負總責解決轄區內深度貧困問題,由省裏確定自己的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必須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援力度。
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蘇國霞介紹,在目前剩餘的貧困人口中,家庭成員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比例在上升,從兩年前的42%上升到現在的44%。健康扶貧是下一步脫貧攻堅的一個重點。國務院扶貧辦和衛計委等部門聯合開展健康扶貧工程,從基本制度層面建立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項制度,同時補充商業保險,解決基本問題。
蘇國霞介紹,衛計委和國務院扶貧辦已經啟動了“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簽約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現在這項工作正在全國實施。同時,一些小病種,如兒童先心病、白血病等,已經納入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範圍。下一步,國務院扶貧辦將配合衛計委等部門,進一步研究兒童重大疾病救治措施。
建立長效機制,堅持問題導向
劉永富表示,在做好當前工作的同時,還要考慮建立長效機制。加強貧困村、貧困鄉鎮基層組織的建設,用好外派去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在村裏要培養産業帶頭人,發展培育特色優勢産業。通過完善醫療保障解決看病問題,通過發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提高人的素質和技能。
現在脫貧攻堅戰主要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城市也有貧困問題,在制度安排上,主要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就業制度解決,保證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個人穩定就業,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及時給予救助。劉永富介紹,脫貧攻堅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落實、不到位、不精準的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部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脫貧的進度要實事求是,“急躁症”不行,“拖延病”也不行。下一步,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繼續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記者 常欽)
相關報道
360萬大病和慢性病貧困患者獲救治
記者10日從2017年國家扶貧日健康扶貧論壇獲悉:截至目前,全國360萬大病和慢性病貧困患者得到分類救治,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80%—90%,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説,我國現有農村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佔比達44%。(記者 李紅梅)
940多億元投入貧困地區土地整治
從2017年國家扶貧日扶貧用地政策論壇上獲悉:國土資源部在貧困地區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治“向耕地要效益”為貧困群眾鋪就脫貧致富新出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貧困地區安排土地整治項目5200多個,建設規模6100多萬畝,投入資金940多億元。(記者 朱雋)
貧困地區1.1億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記者從2017年國家扶貧日水利扶貧論壇上獲悉:過去5年,水利部共安排貧困地區中央水利投資2266億元,是貧困地區水利投入最大、發展最快、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5年間,水利扶貧累計解決貧困地區1.1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記者 趙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