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沙漠植樹15載 張喜旺:一年一個腳印心裏才踏實

2017年09月21日 10:12: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張喜旺

張喜旺。(台灣網 李寧 攝)

  台灣網9月21日鄂爾多斯訊 (記者 李寧)九月的庫布其沙漠炎熱依舊。午後,一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男子站在路邊,等待載著全國各地記者的大巴從遠處駛來。他就是曾出現在央視公益廣告中的獨貴塔拉鎮村民張喜旺——當地防沙治沙先進典型人物。

  20日,參加“防治荒漠化.庫布其在行動”網路主題活動20余家網媒記者來到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探訪這裡的防沙治沙模式。

  這裡的楊樹林一眼望不到邊,成群的樹木筆直排列,滿眼綠色讓人有種身處南方的錯覺。可是張喜旺告訴記者,以前這裡全是沙漠。

  獨貴塔拉鎮位於庫布其沙漠邊緣,從2002年開始種樹,張喜旺堅持在沙漠種樹15年,如今,他的團隊在這片沙漠中已經種了2萬多畝地的樹。

  在種樹之前,張喜旺是地道的農民,家裏20多畝地一年的毛收入僅2000元,“只能弄點自己吃的,沒有存款。”談起如何走上種樹這條路,張喜旺表示“稀裏糊塗的”,是為了既能打工又能照顧家裏,他還清楚記得,那時候給別人打工,種一天樹是16塊錢。

  2010年,既缺資金又沒經驗的張喜旺組建了自己的民工聯隊,決定帶頭種樹。那時候的他不敢把規模擴大,“假如我有2萬塊錢的饃饃,我就吃2萬塊錢的饃饃,再不敢往大吃,因為到頭來工人要問咱們要錢,沒錢怎麼辦?”張喜旺以樸實的語言向記者解釋。

  沙漠裏環境惡劣,在沙漠中種樹絕非易事。夏天暴曬,溫度能達到四十幾度;風沙頻繁,常常一場大風就刮得昏天地暗;沙漠裏行走困難,不像現在有車,那時候連路都沒有,人還要扛著樹苗,在沙漠裏走兩三公里才能把樹種下;經驗技術都不足,導致樹木成活率低,“60公分的沙柳苗子一夜就被吹得全部倒下,這種事經常有。”他的團隊甚至還發生過工人在沙漠裏走失的事情。回想過去,張喜旺透著無奈。

  隨著經驗的積攢,張喜旺種樹的規模不斷擴大,他的團隊多的時候能有五六十人,他也成了當地防沙治沙的典型人物。2014年6月10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首支綠色中國夢的公益廣告——沙漠綠洲中國夢。片中,張喜旺向觀眾詮釋了大漠植樹人的艱辛及對綠色的渴望,一躍成為當地名人。

  談及為何能成為典型代表,張喜旺認為,主要就是實在,幹的活踏實。他表示,踏實與治沙關係很大,種樹要踏踏實實的去做,不踏實樹就不可能活。

  如今,依靠著向公司承包沙漠種樹,張喜旺的年純收入達到了10萬元。不僅住上了新房,還買了車,裝了網路,喝水再也不用喝苦鹹苦鹹的鹽鹼水了。

  不僅錢包鼓了,張喜旺看到,人們的思想也改變了,開始覺得種樹是一件有意義、積德的事,“原先覺得這個不好我就不做了,現在只要是叫種樹,就是不好我也得堅持住。”

  樹多了,生態就改善了。張喜旺表示,2010年以前,沙塵暴三天兩天就得刮一回,現在一年就三五回;以前一年基本不滴雨,現在時不時一個月就下一場雨;樹栽起來了,鳥也多了、狐狸也有了,“這就是人和自然和諧發展了”,張喜旺樂呵呵地總結説。

  能夠參與到改善生態環境,張喜旺覺得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他興奮的向記者介紹,在大城市打工的鄉親們回來後就説,回到家鄉獨貴塔拉,呼吸的空氣都是甜的!“這就充分説明這地方環境大大改善了!”

  正如他所説的,做什麼事都要踏實,“紅了”之後的張喜旺並沒有貪大,每年的企業招標,他都是按照自己的能力去攬活兒,“一年一個腳印心裏才踏實”。

  今年3月份,張喜旺的妻子帶著他的父母去北京轉了一圈,老人回來很開心。日子越來越好,張喜旺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主要讓娃娃們把書念出來,再過幾年,領上老婆出去轉轉,辛苦了一輩子。”至於種樹,張喜旺準備再種個十幾年,“幹到60歲,能幹得動就幹!”(完)

[責任編輯:扶海濤]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