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改革開放敢為先 創新之城立潮頭

2017年09月20日 10:32:09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改革開放敢為先 創新之城立潮頭——迎接十九大專題報道《紅色追尋足跡》深圳站直播側記 

  新華社深圳9月19日電(記者王攀  孫飛)能説善“武”的智慧機器人、盤旋飛舞的無人機、可以彎曲如手環的手機、擁有近10億用戶的社交平臺……19日,來自“創新之都”深圳的“神秘嘉賓”在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與新華社直播團隊展開互動。

  深圳是新華社獨家推出的“迎接十九大”大型系列網路直播《紅色追尋足跡》的第一站。在當天的直播中,從新穎酷炫的科技産品到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主播團隊通過多種形式與深圳“對話”,見證了這個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過去五年中取得的新變化、新進展、新成就。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國內考察,就來到了廣東深圳。考察中,習近平強調,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五年前的諄諄囑託,銳意進取的深圳人牢記心間。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五年來,深圳以分秒必爭的積極姿態,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改革項目,為全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探新路。

  山頂廣場上空,無人機上下盤旋飛舞;站在山頂廣場的大型智慧機器人,不僅和主播展開了語音互動,還能“命令”身旁的小機器人隊伍“大展拳腳”;看上去像一支普通的筆,在主播手中輕輕一拉,拉出的是一張透明柔軟的無線鍵盤;兩架無人機在空中盤旋,無人機拍攝無人機,並且通過網路實時直播……

  

   

  

  9月19日,主播和嘉賓們在進行《紅色追尋足跡》直播時觀看大疆無人機展示。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短短四十多分鐘的直播,隨著這些“神秘嘉賓”一一登場,深圳“創新之城”的魅力呈現在萬千網友面前。

  “深圳堅持從供給側發力,在改革中激發市場活力。通過新技術創造新供給、激發新需求,又以新需求牽引新技術、催生新産業,這就是深圳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重要辯證法。”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對主播們説。

  如今,深圳的創新企業如雨後春筍,它們匯聚著來自全球的創意與智慧,紮根在這片熱土,茁壯成長。目前,深圳各類科技型企業總數已經超過3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8037家,5年增加近6000家,形成了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從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向遠處眺望,高樓林立的深圳市容盡收眼底。透過無人機的螢幕和直播介紹人的講述,直播團隊和網友一起直觀地感受到深圳不斷“長高”的城市天際線。

  特別是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從一片灘塗起步,五年間變化巨大。前海已有88個工地同步在建,建築面積達810萬平方米,固定資産投資超過1000億元。

  更重要的是,自2015年4月27日正式成為自貿片區以來,這裡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253項,其中全國首創有75項;國務院要求在全國複製推廣的19項經驗中,有6項源於前海蛇口自貿片區。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通過爭取國家事權先行先試、運用地方事權邊行邊試、深港協同合作共試,構建全方位協同創新格局,逐漸形成制度創新的‘前海模式’。”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説。

  

   

  

  拼版照片:上圖為2012年10月22日拍攝的深圳前海;下圖為2016年4月19日航拍深圳前海。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在簡政放權、促進市場活力的同時,改革也讓深圳的城市公共服務水準大幅提升,長期存在的教育、醫療等民生“短板”得到有效改善。與此同時,深圳大力實施大氣品質提升40條、治水提質40條等政策措施,宜居宜業的環境優勢不斷彰顯。

  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一個個重點改革項目,閃耀著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陽光燦爛,清風徐來,綠意盎然的蓮花山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昭示著這座城市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