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走向亞洲新未來

2017年09月11日 14:23:24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走向亞洲新未來 

  ——寫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暨商務與投資峰會前夕 

  光明日報記者 曹元龍

  金秋時又至,朱槿花再開。9月12日至15日,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再次相約廣西南寧。14年來,由中國和東盟10國主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秉承共辦共贏的價值理念,始終保持蓬勃的生命力,成為見證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的一個縮影。

  山水相連、源遠流長。如同河流一樣,中國東盟關係越過重重山巒奔流向海,走過了很不平凡的歷程。特別是近五年來,中國東盟關係發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向著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邁出堅實步伐。

  強國之路始於周邊。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首先要得到亞洲國家的認同和支援,要把中國人民的夢想同亞洲人民的夢想連接在一起。無論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還是政治影響力、經濟實力等方面看,東盟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大國崛起不易,既要處理好“如何與守成大國相處”的“修昔底德陷阱”,又面臨“如何與其周邊相處”的悠久命題。從某種角度説,如何與周邊相處將是中國和平崛起的試金石。中國怎麼做?東盟國家在觀察,域外大國在關注。

  為中國和東盟許諾一個更好的未來。中國給出了自己的深刻思考和響亮回答: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落實“2 7”合作框架,攜手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常見面,多走動。五年來,習近平主席到訪多個東盟國家。訪問印尼,以印尼語開篇收尾,用演講拉近心理距離;訪問越南,瞻仰胡志明陵,寄語中越兄弟情義;訪問新加坡,為胡姬花命名,陣陣花香傳遞兩國友誼。

  理念在實踐中接受檢驗,期望在互動中不斷提高。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提出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此後,這一概念在中國與東盟的互動中不斷被闡釋和強化。2017年8月,習近平主席向東盟輪值主席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致賀電,對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50週年表示祝賀,提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使之成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典範。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時也,勢也。

  這是對地緣政治舊邏輯的合理摒棄。地緣政治理論常把地區看作是大國的勢力範圍,認為其秩序應由大國規範。但在東南亞地區,這種傳統的地緣政治理論被超越了。

  中國始終支援東盟發展壯大,支援東盟共同體建設和一體化進程,支援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主動融入東盟主導的框架,遵守東盟制定的規範,從而實現彼此的良性互動和互利共贏,中國-東盟關係已成為東盟同對話夥伴關係中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一組關係,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基礎。

  泰國總理巴育説:“中國是東盟對話夥伴中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支援通過縮減東盟內部差距等多種方式建設東盟共同體。”

  這是對“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生動闡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每個國家的核心任務,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把共同發展作為核心要義。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這些來自中國的聚焦發展倡議,得到東盟國家積極響應。

  中國與東盟合作成果喜人。中國已連續8年是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6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1850億美元。2016年,雙方人員往來突破3800萬人次,每週有2700架次航班往來于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目前,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境外遊客來源地。

  “今年汶萊的參展商為歷屆最多,很多企業都是第一次參加東博會,他們將展示具有汶萊特色的各種商品。”此次東博會主題國汶萊駐華大使張慈祥表示,汶萊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將始終積極支援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這是對“中國威脅論”的有力回擊。各國要實現共同發展,離不開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地區環境,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為指導,雙方保持戰略定力,不被問題牽著鼻子走,共同承擔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責任。

  今年8月,中國-東盟外長會通過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並且對外宣佈將在做好準備後於年內適當時候啟動具體案文的實質磋商。這被媒體稱為本次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最實在的進展”,意義十分重大,表明中國和東盟國家有能力、有智慧妥善管控分歧。

  “中國與東盟的良好關係不會因為任何爭議而受到干擾。”菲律賓外交部部長卡耶塔諾表示,近年來,中國在區域和平穩定方面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認為,談論“亞洲世紀”的到來已經有二十多年了,“現在是時候讓它成為現實”。五年來,中國和東盟共建命運共同體,加強了周邊合作、維護了地區和平、促進了區域發展,這無疑是使其成為現實的重要途徑。

  《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11日 12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