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連片特困區的“中國式扶貧”

2017年07月24日 14:02: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新華社發

  清晨4時,大興安嶺南麓。熹微的晨光中,黑龍江龍江縣哈拉海鄉西裏村的貧困戶龍雙山,趕著兩頭母牛,走向村莊另一頭的草甸。

  上午7時,太行山區。在食用菌核心園區,河北阜平縣砂窩鄉林當溝村村民張曉量,給工人們安排好任務,也鑽進大棚摘起了蘑菇。

  從新疆南疆三地州到大別山區,從大興安嶺南麓到滇桂黔石漠化區……14個連片特困地區,是中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已有5564萬人擺脫貧困,每年脫貧人數超過千萬。未來3年,還將有4335萬人實現脫貧。外媒報道稱,全球極端貧困人口的減少,主要應該歸功於中國取得的進步。從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到幾乎完全消滅極度貧困,中國的脫貧實踐令人驚嘆。

  在14個連片特困地區,“中國式”脫貧致富的故事正在上演,當地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生産:民生發展新增長點

  今年4月,河南蘭考縣正式宣佈脫貧,成為大別山區率先“摘帽”的貧困縣。

  在蘭考縣固陽鎮徐場村,每一條街道都有一個“琴”字。在這裡,60%的農戶擁有自己的樂器工廠,年收入一般都在百萬元以上;剩下40%農戶則在這些工廠裏打工,每月收入也不低於5000元。

  徐二排就是返鄉創辦樂器廠的村民之一。幾年前,他創辦了蘭考第一家琴弦廠,一天可以為100台古琴提供琴弦。工廠雇用的6名工人全是貧困戶,月工資約6000元。目前,遍佈徐場村的50余家樂器作坊共吸納貧困家庭160余人,産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到美國、新加坡等國家。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