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蒲曉磊
半年被查發6起侵權案——在近兩年廈門海關關區侵權案件下降的趨勢下,福建某外貿公司連續多次侵權,引來廈門海關的“關注”。
廈門海關法規處在發現問題後,對該公司實施了“一對一”的政策幫扶和業務指導,讓企業全面了解智慧財産權海關保護法律法規,幫助其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控體系。隨後,該公司根據海關建議,及時在海關備案了智慧財産權聯絡員,專職負責智慧財産權問題和維權訴求。
直接結果是,該公司的侵權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由2016年上半年連續被海關查獲6起,下降為第三季度僅1起,第四季度至今再未發生侵權。該公司的進出口業務量明顯增長。
“海關在處理該案件中,將執法與普法緊密聯繫在一起,在執法過程中精準普法,實現了企業與海關智慧財産權共治的良性互動。”廈門海關法規處處長黃順光近日對《法制日報》記者説。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為適應普法工作和海關法治建設實踐的需要,根據該意見要求,海關總署近日出臺了《關於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
海關總署出臺的這一意見,是對《海關總署黨組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決定的意見》的細化、實化措施之一,是海關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建設法治海關的一項重要舉措。
“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對推進海關依法行政提出了更嚴的標準,對全面提升海關人員執法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形成海關法治宣傳教育大格局明確了更實的責任。”海關總署政法司司長楊宗仁在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