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 題:法治促責任 改革連民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信訪工作綜述
新華社記者白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信訪工作,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分別對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等作出安排部署;2014年,中辦、國辦出臺《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吹響了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號角。
幾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突出問題導向,堅持改革創新,有效解決和化解了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信訪問題,推動信訪形勢持續平穩向好,呈現出信訪總量穩中有降、信訪秩序明顯好轉、信訪工作公信力不斷提升的良好態勢。
打造“陽光信訪”,讓訴求表達更加暢通便捷
前不久,南京市民李大爺通過網上信訪反映家門前道路破損問題,當天就獲得信訪局答覆,幾天后路就修好了。“每一步工作網上都有記錄,我能看得清清楚楚。”面對工作人員的回訪,李大爺誇個不停。
為了方便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就近就地反映訴求,南京市將信訪資訊系統與智慧社區事務支援系統在社區端融合,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向政府表達訴求。
借助“網際網路+”的東風,黨的十八大以來,“陽光信訪”建設再上新臺階,讓群眾看得見、聽得到、用得好。
——搭建集投訴、查詢、跟蹤、監督、評價于一體的信訪綜合業務平臺,實現國家、省、市、縣4級信訪部門,36個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數萬個職能部門、鄉鎮街道之間實現了互聯互通資源共用;全面放開網上投訴受理內容,開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投訴平臺,群眾訴求表達更加暢通方便快捷,網路正成為群眾信訪主渠道。
——公開信訪事項辦理過程和結果,把信訪工作評價權交給群眾,倒逼信訪事項辦理品質和效率提升;對群眾評價不滿意的重點信訪事項,國家信訪局會同中央有關部委開展13批次實地督查,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媒體記者全程參與,督查過程和結果向社會公開發佈,帶動各地區各部門解決了一大批信訪問題。
——堅持“開門辦信訪”,舉辦新聞發佈會、媒體開放日、新聞媒體座談會,邀請社會人士走進信訪部門;改版升級國家信訪局官方網站、開通微信公眾號,及時發佈信訪資訊,有效揭開了信訪工作的“神秘面紗”,展示了新時期信訪工作更加開放、自信的形象。
打造“責任信訪”,讓問題解決更加有力有效
今年5月,浙江嘉興市民黎某投訴工程欠款問題,當地信訪部門介入後,問題次日就得到圓滿解決。黎某坦言,原本只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沒想到這麼快就能解決問題。
信訪改革啟動以來,各地通過打造“責任信訪”,理清責任鏈條、擰緊責任螺絲、提高履責效能,信訪工作發力更加精準、用力更加持續,越來越多的信訪事項得到及時就地解決。
一方面,加強初信初訪辦理,引導群眾依法逐級走訪,進一步壓實屬地和基層責任;一方面,推行信訪事項簡易辦理,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和包案。統計顯示,2014年以來,全國各級領導幹部共473.8萬人次參與接訪下訪,95.6%的市地州、90.9%的縣市區設立聯合接訪場所,努力把信訪事項解決在初始、化解在屬地。
針對信訪矛盾突出的“骨頭案”“釘子案”“無頭案”,各地打出化解“組合拳”,多措並舉全力攻堅。5年來,一大批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訪積案得到切實解決。
為了進一步強化信訪責任,各地還普遍建立健全以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為核心的考核體系。認真貫徹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嚴肅處理失職失責行為,一批黨員幹部因履行信訪工作責任不到位受到追究。
打造“法治信訪”,讓權益維護更加依法規範
山東省高唐縣的孫某等人此前因勞資糾紛到省信訪局集體陳情,但當地政府多次協調後仍然沒能解決問題。2016年1月,新實施的《山東省信訪條例》明確了“訴訪分離、分類處理”的原則,政府法律團隊據此重新調查情況,引導孫某通過縣勞動仲裁委解決了這一糾紛。“多虧省裏的新規定明確了受理我們訴求的法定途徑,我們才順利拿回了‘血汗錢’。”孫某高興地説。
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明確要求。信訪改革啟動以來,法治信訪的框架逐步建立,路徑逐步清晰。
嚴格落實信訪與訴訟分離制度,支援配合政法機關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深入推進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進一步厘清信訪與行政復議、仲裁、行政裁決、勞動監察等法定途徑的受理範圍,37個中央部委出臺本領域通過法定途徑處理信訪投訴請求清單;開展律師參與化解信訪矛盾,充分發揮律師在化解疑難複雜信訪事項方面的專業優勢;讓法律工作者、志願者、心理諮詢師等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工作,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充分發揮法治對信訪工作和信訪行為的規範保障作用,通過《信訪條例》執法檢查深入搜尋和糾正落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信訪立法紮實推進,調研論證緊鑼密鼓,多地出臺信訪工作地方性法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信訪知識......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信訪工作法治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信訪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從被譽為“雪峰山的不老松”、紮根山區二十年如一日的易賢孝,勤勤懇懇為百姓、被群眾親切稱為“閨女局長”的高平珍,到拖著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雙腿、走遍9萬里山鄉的潘昌賦,在信訪工作改革實踐中,一大批信訪工作者以法治為準繩、以責任為動力,堅守在化解社會矛盾的第一線,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揮了巨大作用。
回首過去,信訪改革碩果纍纍,實現了新發展、打開了新局面;展望未來,一個更加暢通、規範、公開、有效的信訪工作制度已經規模初現,將為法治中國建設增添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