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整合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和創新力量,包括20多家國內頂級高校、50多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能力平臺、500多家配套企業。從基礎材料到控制,從電子到化工,從機械到資訊,我們在所有涉及的領域開展了高度組織化的創新。我們選擇了一條面向問題、目標引領、需求導向的科技創新路徑。”賈利民回憶道,當時恰逢中國高鐵的大建設、大發展時期,國家為高鐵科研創新提供了寶貴的市場機遇和實驗驗證環境:“我們出了産品就可以做實驗,每條新線路開通前都會專門安排一段時間給我們做實驗。除了中國,全世界誰還有這個機會?”
“歐洲人把這叫做‘中國的高鐵革命’,這個革命還在持續。”賈利民補充道。
領先優勢獨此一家
由於複雜的地質環境和氣候變化,中國高鐵面對的挑戰,是世界任何一個地區都無法比擬的。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何華武説,中國高速鐵路運營環境最複雜,有高寒高鐵、抗大風沙高鐵和沿海高鐵,且連續高速運距長,“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對高速動車組的多樣化需求。”
為此,賈利民和高鐵創新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高速列車智慧化”和“高速列車譜係化”的概念和技術架構。賈利民把譜係化技術平臺比作一隻“老母雞”,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下蛋”,完成高速列車産品的定制化和需求導向的快速設計、製造與交付。在這個譜係化平臺下,中國已經生産出了城際動車組、高原動車組、高寒動車組和適用於高原荒漠地區的一系列高速列車産品,6月26日首發的“復興號”也是這一技術平臺的應用成果。
從冰雪覆蓋的高寒地帶到熱帶海島,從特大荒漠風區到極端艱險的山區,中國的高鐵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俊彪表示,中國鐵路在建設、運營、風險防控等方面總體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