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從零開始到人機合一(時代先鋒)

2017年05月24日 13:02:5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從零開始到人機合一(時代先鋒))

  夏初,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播撒在茫茫戈壁,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的機場依舊透射著寒氣。身著飛行服的李浩像往常一樣早早地進入方艙。這已是他從有人機改裝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第七個年頭。

  從軍三十七載,飛過6種有人機機型,47歲“高齡”主動請纓改裝,成為空軍首批無人機飛行員。5年來,他先後經歷4次轉隸,身隨令動,從繁華都市轉戰東南沿海,如今毅然決然地紮根在大漠戈壁。

  “組織需要在哪,我就戰鬥在哪”

  李浩清晰地記得,2011年2月,東北的春天還飄著雪花。空軍為推進新質戰鬥力建設,全面展開從部隊選調無人機飛行員工作。

  身為空軍某“王牌師”的飛行尖子李浩,安全飛行3000多小時,即將達到戰鬥機飛行員的最高飛行年限。

  擺在他面前的抉擇有很多:退休養老、轉業安置、地方高薪聘請、改裝無人機。李浩選擇了改裝無人機。

  近30年的飛行歷程,李浩從初教機飛到高教機,再到戰鬥機,一切艱辛困苦,就為一句承諾:“我想繼續飛,新組建無人機部隊肯定需要人,多年積累的飛行經驗正好派上用場。”

  2013年3月,李浩離開生活了20多年的黑土地僅僅1年,空軍組建某型無人機部隊,李浩聽令前往改裝。

  2014年7月,為完善無人機作戰力量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軍隊戰略轉型,李浩所在部隊轉隸西北,他又一次成為選調最佳人選。

  這已是幾年裏李浩第四次轉隸調整,而且是駐地條件最差的一次。組織上怕李浩想不通,一路與李浩相伴的部隊副司令員李欣本想打電話做做他的思想工作,沒想到,剛説明事情原委,電話那頭的李浩毅然表態:“飛行事業在哪,我就奔赴哪,組織需要在哪,我就戰鬥在哪!”

  當李浩和戰友們踏上這四週只有一簇簇駱駝刺的機場,歡迎儀式上響起了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他們齊刷刷地立正,握指成拳舉起了右手。

  在李浩心裏,這30年只做過一次選擇:18歲那一年,他選擇做一名空軍飛行員;48歲那一年,他依舊選擇做一名空軍飛行員。

  “敢於自我革命,才能持續為強軍事業發光發熱”

  一天的飛行結束了,李浩卻遲遲沒有走出地面站方艙。只見他戴著花鏡,一手握筆,端坐在操控席,專注地盯著電腦螢幕,比對著各種飛行數據。

  從殲擊機飛行員到無人機飛行員,再到無人機飛行教員,李浩引以為傲的“鷹眼”,架上了200度的老花鏡。回想起當初改裝時獨自摸索的日日夜夜,李浩皺緊了眉頭——

  憑著近30年飛有人機的經驗,李浩原以為改裝可以輕鬆上手,哪承想這恰恰成了他前進路上的“攔路虎”。原因何在?經過分析和探討,李浩終於得出結論:飛無人機就要徹底打破固有的“一人一機”思維模式,從零開始建構“多人一機”系統思維。

  無人機是系統作戰,需要飛行操控、任務載荷等多席位數人協同配合。要想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必須全面掌握多領域專業知識和工作原理。

  從有人機到無人機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有著很大區別。最大區別是需要通過數據來感知飛行姿態。無人機飛行姿態的感知,需要通過螢幕上不停變動的幾百個數據來分析判斷,這就要求飛行員對每一個數據,甚至是無人機整個系統的飛控邏輯都要有非常深刻的把握。為獲得這種情景意識,每次模擬飛行李浩都提前1個小時到位,坐在方艙內反覆體會,最終練就了看螢幕數據就條件反射出飛機空中姿態的本領。

  “改革首先要走出自己頭腦裏的深水區,敢於自我革命,才能持續為強軍事業發光發熱!”李浩為了搞清一個飛行原理,跟工廠來的專家紅過臉;看到新學員操作不到位,他邊説邊比劃,急得滿頭是汗;碰到一時難以解決的裝備問題,他愁得整宿睡不著覺;一個新的訓法戰法得到驗證,他笑得合不攏嘴……在不斷前行中,李浩成為我軍精準控制某型無人機的第一人。

  “我們不當先鋒打頭陣,這個重擔還要留給誰?”

  今年2月,無人機飛行員隊伍又迎來了陸冬輝、呂軍明2名自空軍三代機部隊選拔出的新飛行員。其中陸冬輝還是空軍“金頭盔”獲得者。這一天,李浩激動不已:“新型無人機飛行員和新型有人機飛行員的黃金結合,將使無人機作戰力量實戰化水準得到質的飛躍。”

  因為不想辜負改革強軍大潮對自己的“青睞”,李浩對無人機快速形成戰鬥力幾乎傾盡全部的心血。2015年初,一次飛機落地檢查,機務人員發現尾翼控制出現異常。為了儘早找到原因,早點排除故障,在剛剛執行飛行任務近3個小時的情況下,李浩顧不上休息吃飯,帶著大家一起看回放、深挖故障,3個多小時過去了,卻沒發現任何異常。

  “一定是我們漏掉了什麼,再看一遍。”李浩眼睛一眨不眨,緊盯數據變化。

  “就是這裡,找到了!快暫停,回放。”李浩的聲音讓大家一陣欣喜,趕忙在數據上做好記錄,這時的李浩已經帶人衝進了鏈路數據櫃,打著手電挨個對機殼巡查,終於在終端介面發現機械故障,並搶修成功。

  可是,一直蹲在地上找介面的李浩一起身卻暈了過去,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往下淌。此時,大家才想起他已經一整天水米未進……

  有一次無人機實彈攻擊,“怎麼打?誰來打?”有的同志有顧慮:“這麼重要的場合,打不好怎麼辦?”李浩站起來説“我來打!”

  有人問他,“你就不怕擔風險?”李浩的回答質樸有力:“身為無人機新質戰鬥力生長的 第一茬人 ,我們不當先鋒打頭陣,這個重擔還要留給誰?”

  2012年,李浩作為首席飛行員操縱無人機圓滿完成偵查目標、高空拍照、傳送圖像等任務後順利返航,這標誌著我軍察打一體無人機融入作戰體系。

  2014年攻擊—1型無人機首次參加全軍演習、實彈攻擊,李浩主動請纓。為完成任務,他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演習前一天李浩腸胃不適,為不影響演習任務,他悄悄吃下止疼藥。演習時,李浩和戰友密切協同、操控攻擊—1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首發命中目標。

  2014年7月“和平使命—2014”聯合反恐軍演,我軍無人機作戰力量首次在國際舞臺亮相,面對多個國家參演觀摩壓力,李浩克服複雜電磁環境干擾,穩穩操控無人機對藍軍指揮部搜尋確認並首發制敵,有力展示了我國新型無人機作戰實力。

  近年來,李浩邊接裝邊改裝邊訓練,硬生生在未知領域摸索出一條改裝之路,也為後來人鋪就了一條“捷徑”。在李浩的悉心帶教下,又一批該型無人機飛行員——陳永超、應俠、肖育明、蔣偉,僅用3個多月就改裝完成,大大縮短了成長週期。

  “能夠為夢想拼盡全力,也是一種幸福”

  年輕的無人機飛行員陳永超是李浩帶教的第一個徒弟,最近一年來,陳永超發現李教員走路越來越急,説話越來越快,甚至提前學完了新機型的全部理論。李浩坦言:“那是我心裏著急啊,我還想在退休前再飛一種機型呢!”

  從設施完備的航空兵部隊到白手起家的戈壁荒灘,他住進60年代建起的小平房,睡在硬板床,吃上大鍋飯。飯堂沒蓋好,吃飯就著黃沙,沒有熱水器,白天曬水晚上洗澡。“如若你覺得我清苦,那是因為你讀不懂我心中的風景,能夠為夢想拼盡全力,也是一種幸福。”李浩説,“想一想為 兩彈一星 做出貢獻的前輩,他們 艱苦奮鬥幹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 ,我吃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

  就是這樣一位什麼苦都不怕的硬漢,每次憶起自己的母親,眼中都會噙滿淚花。2012年母親病危,李浩正在福建輪訓,電話那頭傳來媽媽顫巍巍的聲音:“兒啊,不知怎麼,媽媽有點想你了。”“媽媽,等兒子完成任務就回去看您。”沒料到這竟成了李浩與母親説的最後一句話。

  在忠與孝面前,李浩心中自有一桿秤:因為他承受過生命之重,體會過失去之痛,感知過黨的恩情,才覺得能夠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與黨和軍隊的事業緊緊相連是何等的幸福。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