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上的“隧道尖兵” “零下41度”造中國品牌

2017年05月19日 14:51:38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編者按:綿長的絲路,訴説著古老先人的智慧、包容與開放,敘述著沿途的風霜與故事。“一帶一路”倡議,是古代與現代的交融,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在這條神奇的路上,青春的印記如此鮮明,時代的號角時刻長鳴,期待與希望永遠在路上!

  “一帶一路上的青年之聲”系列報道⑦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劉尚君)“我們幹的是小活兒,卻是大把式。”面對採訪,中鐵隧道一處烏茲別克鐵路隧道出口項目臺車司鑽班長劉文進操著濃濃四川口音如是説。

  劉文進曾參加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安琶鐵路卡姆奇克隧道的建設,與他一起參加這條隧道建設任務的中鐵隧道集團海外建設兵團平均年齡只有26歲。這群年輕人,擔負著出口4500米的施工任務。

  如今,這條縱貫烏茲別克東西的單線電氣化鐵路已經通車。在西起塔什幹州安格連市、東至納曼幹州琶布市,全長129公里的線路中,全長19.3公里的卡姆奇克隧道是全線的重中之重。

  作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建設上的重要先期工程,這條鐵路對中烏兩國政治經濟關係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拿進度説話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劉文進表示,第一次出國幹工程,他和他的年輕團隊絲毫不敢懈怠。他們深知:項目成敗關乎中國品牌。這第一腳能不能踢好,對企業以設計施工、機電安裝總承包模式第一次走出國門具有重大意義。

  從最初的新奇、陌生到如今的沉穩、老練,作為海外項目的親歷者和見證人,“品牌觀念”讓劉文進和工友們深知使命重大。

  業精於專,突破極限創佳績

  修建隧道最大的阻礙來自於當地複雜的地質條件。

  “在卡姆奇克隧道的修建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大規模的強烈岩爆現象。”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烏茲別克安琶鐵路隧道項目經理周校光在烏茲別克負責援建工作已經有四年,對當地的自然環境與地質條件瞭如指掌。

  他向記者介紹,所謂岩爆就是在隧道開挖成型後,圍岩自身無任何預兆地發生爆破彈射甚至坍塌的危險地質現象。“這種惡劣地質佔了隧道全長的70%!這對隧道施工安全、進度和成本都帶來極大威脅。”

  周校光介紹説,鐵路隧道出口正洞採用兩臂鑿岩臺車配合機械濕噴手進行開挖支護全工序作業。臺車班的主要任務是鑽眼、裝藥、爆破。隨著一車車爆破石渣運出,隧道洞身不斷延伸。

  提升鑽眼品質和爆破效果,是實現快速掘進的決定因素,也是最初擺在所有人面前的棘手難題。高危險系數的施工作業,更要求工友們練出過硬的“看家本領”。

  臺車操作手李志軍是“半路出家”。為精準掌握司鑽技巧,他放棄了許多娛樂生活,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呆在宿舍翻閱相關書籍。同事們常開玩笑説,在異國他鄉,“專業書”才是他最好的夥伴。最終,經過長期摸索,李志軍對鑽眼深度、步眼間距在不同圍岩下的技術參數瞭如指掌,保證了爆破的最佳效果。

  司鑽手劉航當時只有23歲,這位來自河南的小夥子骨子裏有著家鄉人的執著和勤勞。初來時還是學徒工的他勤奮好學,很快上手,在掌子面鑽眼完成後,還幫忙裝藥連線,拆電纜、水管。

  在劉文進的帶領下,每次開挖作業迴圈的臺車行駛,定位、接水管,電纜、啟動,找頂、施鑽一氣呵成,人手一臂準確操作,另一人觀察周邊岩石變化,巡視安全。

  眾人同心,其利斷金。在工友們的相互配合下,開挖作業的迴圈時間大幅縮短,由過去的10個小時縮減為現在的7~7.5小時。

  “連續5個月單月開挖進尺保持在200米以上”

  “連續4個月單月開挖突破250米”

  ……

  通過不斷的突破極限,臺車司鑽班更是創造了臺車鑽眼用時159分鐘、裝藥爆破用時70分鐘,平均每迴圈用時7.4小時,單迴圈最短用時5.29小時,單月開挖迴圈數99個,單迴圈進尺平均3.425米,開挖支護進尺達到343米的新紀錄。

  工期為大,絕不給祖國丟臉

  2月份的烏茲別克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當地平均氣溫零下 15 度,而遠離首都塔什幹的東部地區平均氣溫零下 30度。

  在這個滴水成冰的季節,承建安格連至帕普鐵路隧道的東口分部建設者們依然奮戰著。由出口往斜井工地出發,隨著庫拉米山體海拔的增高,氣溫不斷下降,海拔最高的2#井夜間氣溫到零下41度。

  “手上有水千萬不要碰門把手,因為極寒會瞬間把手指和金屬把手粘合在一起。”“零下41度”劉文進深有體會。

  “氣溫低士氣不低。”劉文進説,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工友們沒有一人退縮。蒼茫的白雪中,紅色的安全帽、橘色的工作服顯得格外醒目。

  斜井開挖人員不足,而從國內派遣補充的開挖工由於簽證問題要耽誤 20 天時間。隧道工出身的副經理伍忠兵一不做二不休,帶領分隊長、調度主任等管理幹部重新扛起風鑽,幹起老本行。

  斜井副經理何仁桃,半夜醒來跑去工地轉了又轉,淩晨 4、5 點又跑去工地,“那個時間段人是最困的,不能出安全事故,還有就是看看活兒幹得緊不緊張。”

  寒冷的天氣,工友們最先想的不是為自己保暖,而是為施工地“加幾件衣服”。深埋水管、加裝電熱絲防上凍;洞內添置電暖箱、熱風機增溫;沿線傾撒工業鹽確保運輸便道暢通;洞口挂設雙層棉布簾保暖;拌合站熱水迴圈保障砼的正常供應……

  他們與低溫戰鬥,科學組織,無畏無懼。用周校光的話説:卡姆奇克隧道項目最大的成敗就是工期,而冬季施工的成敗與否就是最大的工期體現。

  卡姆奇克隧道項目深得當地政府的重視與人民的歡迎,它也被列為“總統工程”。

  “‘一帶一路’是企業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走出去的大好平臺,承擔國際項目就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實力和信譽,同時還有平民外交的作用。”周校光説,援外工作首先要有足夠的技術和商務能力以及過硬的國際項目管理水準,然後是必須信守合同,確保安全、品質和進度,並且要利益當地社會,“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不能給國家丟形象、找麻煩。”

  歡迎撥打“青年之聲”新聞熱線010-57380782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qnzsbjz@163.com;關注“青年之聲”微信公眾號(ID:qnzs20150428)、“青年之聲”官方微博@青年之聲,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