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開局“溫暖”穩中向好

2017年04月26日 15:14:1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一季度經濟形勢怎麼看】

  4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1至3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34萬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3.97%,創近年來新低。“我國一季度就業實現‘溫暖開局’,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盧愛紅表示。

  需求回暖 製造業用工企穩

  “一季度,市場用人需求回暖,招聘和求職人數均有所增加。”盧愛紅介紹。據人社部對100個城市人力資源市場的供求數據分析,一季度市場招聘人數同比增長7.8%,求職人數同比增長2.1%,求人倍率1.1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06。通俗來講,求人倍率大於1,表明市場招聘需求的增長快於求職人數的增長。

  同時,製造業用工企穩。一季度製造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9.3%,高於總需求增速1.5個百分點。據人社部對5萬多家企業崗位監測數據顯示,2、3月份,製造業崗位數量連續增長,增幅超過崗位總增幅的1倍以上。

  “勞動力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擴大就業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經濟發展。”盧愛紅説。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9%,延續了穩中向好的態勢。經濟和改革發展形勢的向好,對穩定和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從結構上看,一季度工業增速明顯加快,特別是服務業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到了GDP比重的56.5%,吸納就業能力繼續增強。

  從改革的紅利來看,政府簡政放權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放管服”舉措深入落實,商事制度改革和稅收制度改革不斷推進,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不斷顯現。

  政策引領 保障重點群體

  一季度,重點群體就業加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基本穩定。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1萬人,同比增加了3萬人,數據由減轉增。

  面對今年795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盧愛紅表示,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概括起來有三句話——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

  “當前正值應屆畢業生求職就業的高峰期,我們將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招聘、公共就業服務的活動,加大這方面的力度,促進更多畢業生在離校前實現就業。”盧愛紅説,“與此同時,鼓勵支援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進一步暢通就業渠道。”

  在“三去一降一補”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形勢下,今年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産能還需要安置職工50萬人左右,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為了妥善安置去産能分流職工,盧愛紅表示將鼓勵企業內部分流,支援企業通過內部調劑,多渠道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對企業在內部轉崗安置職工中開展轉崗培訓和創業培訓的,通過專項獎補資金予以支援,同時還將促進職工轉崗就業創業,並對就業困難人員強化托底安置。

  破解矛盾 拓展就業新空間

  就業既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的底線。儘管開局“溫暖”,今年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總量壓力仍然較大: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在1500萬人以上,其中高校畢業生795萬人,達到歷史高位,佔到了新成長勞動力的一半以上。此外,還有新轉移的農村勞動力300多萬人,也需要在城鎮有一定的就業空間。

  同時,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産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所需的高層次和技能人才缺乏,一線員工也不好招,這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和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增多,化解産能過剩職工安置任務也十分繁重。

  “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及其發展趨勢,要繼續穩住就業基本盤,進一步改善民生;針對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部分群體在就業中面對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採取措施,抓好重點群體工作,防範失業風險,守住底線;適應經濟轉型升級,適應新興業態和新就業形態發展,完善就業措施,拓展就業新空間,形成就業新動力,進一步激發就業市場活力,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劉燕斌指出。

  盧愛紅表示,要切實抓緊抓好新政策的配套落地,同時加強就業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協同配合,強化對創業創新的鼓勵支援,扶持新就業形態發展,強化職業培訓和公共服務。

   (本報北京4月25日電 本報記者 邱玥)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