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在農村特別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進校園,利用資訊化手段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流動,幫扶縮小城鄉教育鴻溝。這是湖北在利用網際網路為鄉村學校開展教育扶貧的積極探索,而這種模式正在全國多個城市逐漸鋪展開來。
未來網(www.k618.cn)北京4月19日電(記者 楊佩穎)黑板裏嵌著一台電視機,屏上的圖片不時變換著,老師一會兒指著圖片講解,一會兒轉身對著講臺前大約2米處一台電視機裏8個孩子親切提問,電視機裏不時傳出孩子們稚嫩的聲音。當日,湖北麻城師範附屬小學的美術老師李霞正在該校的錄播教室,給麻城市白果鎮的8名一年級學生上課。
而類似的場景出現在另一個城市湖北省黃石市,身處陽新縣偏遠山村的孩子,可以和在黃石城區的孩子一起“上課”,享受同樣的老師教學。
近年來,湖北省在農村特別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進校園,利用資訊化手段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流動,幫扶縮小城鄉教育鴻溝。這是湖北在利用網際網路為鄉村學校開展教育扶貧的積極探索,而這種模式正在全國多個城市逐漸鋪展開來。
網際網路的普及正悄無聲息的為中國的教育發展帶來新的變化。
時光追溯到一年前,2016年4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召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實施‘網際網路+教育’,讓山溝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這是習近平在扶貧工作中多次強調的。
實施“網際網路+教育”正是助推精準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把利劍。今年的政府報告中,首次寫到擴大線上教育資訊消費,顯然,在教育進一步改革中,網際網路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年來,教育資訊化發展迅速,“網際網路+教育”助推脫貧攻堅實踐已讓眾多山區的孩子們享受到優質教育,享受到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改革成果。
全國87.6%中小學實現網路接入
甘肅的老師在主持,雲南的老師在上課,海南的老師在舉手提問,上海的老師在旁邊鼓掌,“講得好,就點讚,沒有邊界。”這是滬江首席教育官吳虹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描述的一個畫面。
吳虹介紹説,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這些老師和線上課堂得以互聯互通。被網際網路改變的不只是農村和偏遠地區學校的老師,還有支援這些學校的支教模式。
每年寒暑假,不少大學生就會帶著行李,到貧困地方支援那些學生,這是傳統的支教模式,網際網路的普及打造出了“網際網路+支教”的模式,一根網線就能連結大學志願者和鄉村學校。
“如果全國那麼多高校那麼多的支教團隊都願意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那些缺少老師們的鄉村學校,就會發現有大量的志願者在網上願意服務他們,會大大提高效率。”吳虹説。
“網際網路對教育帶來的是‘最簡單的,最直接了當的一種變化’,它給了在貧困或偏遠地區的孩子以前不可能想像的到北京的中小學課堂來‘聽課’的機會,現在靠手機APP就能實現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藍在接受未來網記者訪談時表示。
未來網記者從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發佈的《回望2016年教育資訊化工作進展情況》獲悉,目前,全國中小學(除教學點外)中,87.6%的學校實現網路接入,配備多媒體教室280萬間,佔普通教室的79.4%;82%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其中53%的學校實現多媒體教室全覆蓋。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終端、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768萬台和1026萬台,學校的資訊化應用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
網際網路打通優質教育輸送 破解中西部教育資源匱乏
“當前,“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傳統行業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利用資訊化打通優質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地區輸出的通道,讓中西部學生在課堂上同步接受品質較高的基礎教育,已經成為破解中西部教育資源和優秀師資匱乏問題的有效途徑。” 新東方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敏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在網際網路推動下,教育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教育扶貧帶來了機遇。
“‘扶貧先扶智’是精準扶貧議題下的重點,在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的束縛下,傳統貧困地區所能觸及的教育資源還不足以支撐其實現脫貧的目標。”長期探索網際網路+教育的滬江創始人兼CEO伏彩瑞表示,網際網路天生具有公平屬性,它可以將優質資源的供給者和需求者連接在一起,最終達到教育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共建共用,實現教育扶智、數字脫貧。
今年“教育扶貧”概念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並且李克強總理提出了2017年的教育任務——“辦好公平優質教育”,強調要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
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教育工作者,淮安市教育局局長張元貴對此感受頗深。他認為,“網際網路+教育”為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弱勢群體孩子提供均等教育機會,讓他們得到所需要的教育,最終脫離貧困,創造新的未來,這是最根本的、最徹底的扶貧,也是這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全國政協委員袁偉霞認為,網際網路+教育可有助於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 “優質的教育資源,用相對很低的成本送到邊遠的地區,縮小這些地區的由於教育資源的差異導致的教育的差異”,袁偉霞委員表示,這將有利於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助推教育扶貧。
大數據助力脫貧攻堅提高效率
今年2月份教育部發佈《2017年教育資訊化工作要點》中提到,2017年要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學校網際網路全覆蓋、網路教學環境全覆蓋,接入頻寬10M以上的中小學比例達到70%,多媒體教室佔普通教室比例達到80%,普通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學校比例達到60%。
一系列的數據顯示出國家加大教育資訊化,實施網際網路+教育的決心。
但是不是全國所有學校都實現了資訊化設備和網際網路全覆蓋,就是全面實現“網際網路+教育”呢?如何實施“網際網路+教育”,助推脫貧攻堅,讓山溝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
共青團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騰表示,網路已經成為們目前青少年工作、生活、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的載體,重要的平臺。她認為在進行幫扶或教育扶貧時,也應該有效的利用這些科技手段和資源,“把我們的教育的均等化,把這些教育的資源充分的利用和對接起來。”
江蘇大學副校長宋余慶認為,“説到底,教育精準扶貧就是根據孩子的需要,提供相應的産品和服務。”
從事線上教育的文都教育CEO馮小平則建議,要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教育與教育之中,通過數據的精準支援,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地區的具體需求,以此來讓效率變得更高。
湖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表示,網際網路教育在當前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可以説形成了教育的另一種形態,對教育普及化、教育服務性、教育終身性等方面都能做很多貢獻。”
對此周洪宇在網際網路教育的立法方面提出建議,“加強和完善網際網路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網際網路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網際網路+”為教育發展帶來新的生命力,讓貧困地區群眾在脫貧致富道路上更加主動、自信、堅定。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