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9日訊(記者袁勇) 在18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中國金融業當前有“脫實向虛”等六大風險值得關注。
陳文輝表示,當前金融業來存在事關行業方向的根本風險,就是脫實向虛的風險。“金融業如果脫離了實體經濟,過度自我迴圈,就失去了盈利的基礎,最後必然會出現系統性風險,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産生的深層次原因,最後只好由財政買單。”此外,金融業存在偏離主業的風險。“一些金融機構忘記本源、偏離主業,盲目搞多元化、全牌照,熱衷於跑馬圈地掙快錢,導致主業不主、副業不副,有的甚至是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這種現象在金融業各個領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有的甚至通過通道、表外等方式規避監管,如果把握不好就會出現大的風險。”
陳文輝表示,公司治理失效的風險也十分值得關注。“這是操作層面的重大風險。金融機構一張紙就可以換錢,有著很強的公共性和巨大的外部性。如果股權結構不合理、監管不到位,公司治理就可能扭曲,內外部監督就會失效,金融機構就容易被個別人實際操控,甚至淪為其實現私人利益的提款機或融資平臺。一旦出現大的風險,最後往往是由全社會來買單。”
陳文輝表示,此外,金融業還存在激進經營的風險。現在有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不顧風險、片面追求利潤,在收益率上盲目攀比。 陳文輝稱,資産負債錯配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也應引起關注。“金融機構資産負債在期限、結構上存在一定的錯配是正常的,也是利潤的來源之一。但從實際來看,一些金融機構通過走通道、加杠桿等方式,大大加劇了資産負債錯配程度,人為加大了金融市場短錢長配、長錢短配的風險。最近,有一些做資管産品的搞資金池,隱藏很大的風險;一些金融機構偏離主業,激進經營,不注重資産負債的合理配置,甚至挪用資金,最後就很有可能導致流動性的風險。”
陳文輝表示,在應對金融風險上,既要把握基本規律,更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要更新觀念、敢於擔當、主動作為。首先,就是要真正地樹立起實體經濟的意識,還要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切實健全公司治理機制,規範管理層職權,堅持持續穩健的經營。
最後,陳文輝説:“要有效防控金融業面臨的風險,還有一個總的要求,就是要加強和改進監管。要通過補齊短板來健全監管制度,加強監管協調,實行嚴刑峻法,讓監管長出虎牙利齒,真正負起責任來,一定要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沉重的代價,只有讓他怕,才能讓他打消投機的念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