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剛結束,習近平主席就迎來一位重要外賓——沙特國王薩勒曼,開啟了繁忙的外事日程。薩勒曼國王是兩會後中方接待的首位外國元首,此訪是沙特國王時隔11年再次訪華。
3月16日,習近平主席同薩勒曼國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之後,兩國元首還在國家博物館共同出席了“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閉幕式。
2017年3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薩勒曼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晤談中,習近平主席主要談了哪些問題?通過三個關鍵詞,我們可以窺見一斑——
中沙關係“大方向”
“中沙關係具有實現更大發展的潛力和條件,雙方應把握兩國關係發展大方向,共創中沙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主席在會談中説。
把握這個“大方向”,元首外交無疑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薩勒曼國王此訪是對習近平主席去年1月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的回訪。
在習近平主席那次訪問期間,中沙兩國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決定成立中沙高級別委員會,推動兩國關係步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當地時間2016年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會談後,薩勒曼國王向習近平授予阿卜杜勒-阿齊茲勳章。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16日的會談中,兩國元首一致同意保持雙邊關係發展勢頭,促進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取得新成果。
領導人之間良性、頻繁互動,折射出兩國關係發展的“熱度”。
政治互信日益增強,經貿合作不斷深化。從2000年至2015年,沙特連續16年是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2016年雙邊貿易額423.6億美元。無疑,中沙之間的務實合作已在許多領域走在了中國同中東國家合作的前列。
16日會談後,中沙雙方簽署經貿、能源、産能、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共14項雙邊合作文件,也將推動兩國經濟融合度進一步加強。
“一帶一路”全球合作夥伴
駝鈴相聞、舟楫相望。沙特所在的阿拉伯半島自古就是陸上、海上絲綢之路交匯地帶,歷史、地理淵源決定了中沙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夥伴。
去年1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沙特期間,兩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文件,其後沙方專門提出“一帶一路‘西部規劃’”同中方對接。
2015年8月14日,中石化中原油田員工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員工在沙特東部一油田鑽井平臺前合影。新華社記者王波攝
目前,雙方已初步形成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太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16日的會談中,習近平主席進一步指出,“中方支援沙特實現‘2030願景’,歡迎沙特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全球合作夥伴,也願做沙特經濟多元化的全球合作夥伴”,為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繼續深化和擴大合作指明瞭方向。
而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觀看“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更是意味深長。
古樸的石碑、精美的岩畫、厚重的銘文、色彩斑斕的彩陶,還有通過“香料之路”出口到阿拉伯半島的中國古代瓷器……展覽不僅勾勒出沙特文化發展的軌跡,也生動反映了古代絲綢之路交往史,再現了中沙兩國共同的歷史回憶和文化符號。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拉緊經濟紐帶,同時也促進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共同培育繼承傳統、博採眾長的文化品格,必將不斷為中沙合作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
中東問題“最終出路”
中東,給很多中國人的感覺,很遠,又很近。
目前,中國已成為10個中東地區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每年石油進口超過一半來自中東,中東是中國最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場和海外投資市場之一。
實際上,中東在中國的外交版圖中也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貫重視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致力於推進同地區國家的發展合作。
去年1月,習近平主席更是對中東進行歷史性訪問,提出中國要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援者和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夥伴。
“堅持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原則”“通過政治對話化解分歧,緩解熱點問題緊張局勢”“堅持發揮聯合國主渠道作用,更多傾聽地區組織和國家聲音”“充分考慮地區歷史、民族、教派的特殊性”……16日的會談中,習近平再次闡明中方對處理中東事務的主張。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贏得薩勒曼國王的高度讚賞。他表示,希望中方在中東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願同中方共同努力,促進世界和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繁榮。
“中東很多問題,根子在發展,出路最終也要靠發展。”會談中,習近平直面中東問題,給出中國方案。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同包括中東國家在內的沿線各國在開放中共用機會,在互聯互通中深化合作。這一平臺,必將助推中東工業化進程,幫助中東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發展大潮,以發展促和平,推動實現地區的長治久安。(記者劉華、鄭明達、郝亞琳)(據新華社客戶端報道)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