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邊防民警和牧民在“黨員中心戶”學習黨的惠牧政策。資料照片
地處中國北疆,內蒙古自治區既有遼闊草原,也有茫茫戈壁、浩瀚大漠。在這片陸上邊境線長達4200多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如何興邊富民、穩邊固疆是道治理難題。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3年前在內蒙古考察時提出“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努力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要求,近年來,內蒙古以黨建為抓手,圍繞“促發展、構和諧、固邊防”主題,大力實施思想築邊、組織固邊、富民興邊、幫扶強邊、共建穩邊“五邊行動”,積極推進“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不斷厚植黨的執政根基,讓鮮艷的黨旗在祖國北疆高高飄揚,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強基固本,實功實做見實效
敕勒川,陰山下。2月的烏拉特草原,西北風緊,草木蕭疏。
走進草原深處、烏拉特中旗溫更鎮哈日朝魯嘎查敖其爾那順家,感受到的卻是一片暖意融融。寬敞、亮堂的蒙古包裏,多名身著各色蒙古袍的黨員、群眾正圍坐一圈,聚精會神地聽著由烏拉特中旗旗委黨校武麗君老師主講的關於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黨課。
家住10公里外的蒙古族黨員白白是騎摩托車趕來上課的,“現在對黨員的要求高了、嚴了,學習時間更多了,大家的黨員意識也都提升了。”白白説。
如今,“流動黨校”成了牧區黨員“充電”“補課”、築牢思想根基的有效方式之一。然而,草原遼闊,黨員居住分散,黨組織服務半徑過大。正如一名蘇木黨委書記所言,要挨家挨戶走訪牧戶的話,一天不吃不喝最多也只能走訪十來戶人家。如何才能將大家集中到一起?
答案是設立“黨員中心戶”。
敖其爾那順是名黨員,也是哈日朝魯嘎查的3名黨員中心戶之一。每月底,全嘎查的黨員都會按片區集中到黨員中心戶家中,開展學習、議事。這對居住偏遠的黨員來説,大大降低了參加學習的時間、交通成本,受到大家的歡迎。
上聯黨支部、下聯黨員和牧戶。為打通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內蒙古在牧區每個嘎查確定4—5個黨員中心戶,每名黨員中心戶聯繫15公里半徑之內的黨員和牧戶。通過合理劃定網格,嚴格選人標準,科學設定職責,實施考核評價,進行動態出入等舉措,確保黨員中心戶積極發揮作用,使支部、黨員、群眾“無縫銜接”。
截至目前,全區共確定黨員中心戶9416戶,覆蓋近20萬黨員和牧戶,為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員作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設立黨員中心戶,內蒙古還不斷建立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完善黨的組織方式。近年來,內蒙古對符合條件的邊境沿線嘎查村民小組和口岸商鋪店面集中區域,全部建立黨支部;對於正式黨員不足3人的,則通過聯合組建等方式建立黨組織。目前,全區新設立54個村民小組黨支部,組建21個聯合黨支部。
策克口岸,北疆國門。這個位於額濟納旗的中蒙邊境口岸是內蒙古第三大口岸。平日裏,裝運著礦産資源入境的車輛和生産生活日用品出境的汽車往來匯聚於此,熙熙攘攘。口岸工作,一言一語都代表著國家形象。為抓好工作,展示國門好形象,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黨工委近年來新成立5個黨支部,使舉辦活動、開展學習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
“以前黨工委只有一個聯合黨支部,大家學習意願不強,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現在不同了,建起了支部,規範了組織生活,凝聚了人心,大家幹事創業的勁頭足了。”黨工委書記孔德貴深有感觸。
強基固本,凝心聚力。正如巴彥淖爾市政協副主席、烏拉特中旗旗委書記徐茂龍所言,“抓黨建是實實在在的,只要實功實做就能見到實效。”當前,內蒙古不斷夯實基層黨建,為興邊富民、穩邊固疆創造了積極條件。
黨員引領,脫貧路上不掉隊
邊疆安,則民心安;邊疆穩,則社會穩;邊疆富,則國家富。要實現邊疆地區的和諧穩定,離不開群眾的發家致富。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推進“幫扶強邊”行動,開展邊境盟市和旗市兩級機關、事業單位與邊境嘎查村結對幫扶共建工作,推動邊境地區農牧戶的脫貧致富。截至目前,全區共選派3297名幹部駐邊境嘎查村開展幫扶工作,投入扶貧資金100多億元,實施扶貧開發項目8448個,覆蓋2834個貧困嘎查村,40.4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而在偏遠牧區,黨員中心戶則扛起了帶領周邊黨員和牧戶發家致富的重任。
家住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烏蘭格日勒嘎查的蒙古族老人那次格在“退牧還草”後靠著每年領取1萬多元的退休金生活。然而,2016年她卻有了2萬多元的額外收入。這離不開黨員中心戶額爾登達來對她的幫助。
這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大漠深處探尋金色胡楊,屋前屋後被胡楊林環繞的額爾登達來心底樂開了花。過上好日子後,他並沒有忘記平日裏聯繫和輻射的黨員、牧戶。在額爾登達來的帶動下,那次格也萌生了依託蒙古包發展旅遊業的想法。
那次格沒經驗,額爾登達來便“手把手”地教她。“從怎樣擺放桌凳,到怎樣佈置傢具,都是他教給我的。多虧他的幫助,我去年才多掙了幾萬塊。”老人高興地説。
採訪中,每到一處,都有牧民講述身邊的黨員中心戶幫助大夥兒發家致富的故事。從呼倫貝爾市達賚蘇木的那仁滿都拉2016年幫助10戶貧困牧戶還貸款22萬元,到巴彥哈達蘇木的白音塔拉為牧民建立300平方公里的擠奶平臺,再到額濟納旗東風鎮的巴音吉格勒為牧民爭取蓋羊圈的資金補貼……黨員中心戶正成為帶領身邊黨員、牧戶脫貧攻堅的積極力量。
當前,內蒙古正在牧區推行“黨員中心戶+協會”建設模式,以輻射和帶動更多牧民脫貧致富。截至目前,全區黨員中心戶領辦創辦合作經濟組織2733個,大大拓寬了牧民增收的渠道。
現年57歲的黨員郝龍是烏拉特中旗溫更鎮“豐盈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在其帶領下,共有6戶牧民加入合作社,去年共養殖絨山羊2000多只。得益於地方黨委、政府的政策支援和財政補貼,合作社的發展逐步走上了正軌。2016年,郝龍靠養殖獲得純收入近17萬元。“加入合作社前,其他牧戶每年掙3萬元左右,但去年他們的收入都在8萬元以上,今年大家都爭著加入合作社。”郝龍介紹,“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作為一名黨員,理應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讓牧民群眾共同富裕起來。”
警地共建,服務群眾穩邊疆
“站在群眾中,我永遠不會迷失方向。”這是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納林高勒邊防派出所所長金峰日記扉頁上的一句話。
在納林高勒社區,提起金峰,幾乎無人不曉。他是派出所所長,還是有名的“民警爸爸”。原來,前些年,金峰在一次走訪中,發現轄區居民塞音吉日格一家生活困難。見狀,金峰及時向母子倆伸出援助之手。除了捐助生活費外,金峰還不時給孩子買玩具,督促他完成作業。日子久了,金峰便有了“民警爸爸”的稱號。
其實,塞音吉日格只是金峰眾多幫扶對象中的一個。在納林高勒社區,金峰和所里民警長期幫扶的有5戶,有的幫扶時間長達10多年。
2011年,金峰當選為社區黨支部書記,一年後他再次高票當選。“交叉任職”後,通過警地黨組織聯創聯建,調動起警地黨員參與基層服務管理的積極性,補齊了邊境地區公共服務的“短板”。
納林高勒社區是一個因退牧還草、撤鄉並鎮而建的社區,居民來自5個蘇木13個嘎查,建立之初一度陷入環境臟、秩序亂、治安差的狀況。然而,警地共建後,邊防派出所積極與達來呼布鎮及駐地建設局、農電公司等開展結對共建,通過一起開展群眾評議和聯合走訪調研等方式,了解居民對出行、吃水、用電等反映強烈的問題,並及時反饋協調解決,使社區環境、居民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如今,社區的街道整潔了,治安變好了,大家都安安分分地在這兒紮根了。”今昔對比,社區居民們不無感慨。
納林高勒社區的變化是內蒙古推進“共建穩邊”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區推進公安邊防部隊警官兼任地方有關部門和單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等工作,共有373名邊防民警兼任嘎查村官,覆蓋100%的邊防轄區;同時,在邊境嘎查村、社區和邊防派出所黨組織中開展“組織生活同過、黨員骨幹同育、基層堡壘同建、發展大事同議、北疆邊防同保”的“五同”聯創聯建活動,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而烏拉特中旗還為邊防派出所配備了“愛民固邊直通車”,隨時為牧民購置生活用品、提供醫療服務等,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2月19日,巴音杭蓋邊防派出所的民警把為牧民青格樂巴雅爾採購的20多斤馬鈴薯、12斤白菜、16斤洋蔥送到了他家中。“我們住得遠,出門買東西不方便,有了直通車,給他們打個電話就能直接送貨到家,太方便了,現在我們天天吃鮮菜。”青格樂巴雅爾高興地説。據他介紹,蒙古包裏的餐桌、沙發、茶几、電飯鍋等都是通過民警購買的,“省了不少錢!”
而在直通車車廂裏,民警幫周邊牧民採購的東西還有很多箱,箱子上貼的紙條寫著牧戶姓名和物品名稱。據派出所教導員趙東介紹,2016年,所裏的直通車共出動80多次,行駛2萬多公里,為牧民代購物資10萬餘元,節省開支近3萬元。
直通車除了提供便民服務外,也守護著邊疆安全。“我們跟牧民關係密切了,他們一旦發現可疑人物和車輛,就第一時間通知我們。”趙東説。2016年,邊疆牧民為派出所提供了20多條有價值線索,從而成功攔截誤入轄區人員5人,車輛2輛,破獲各類案件8起。
現在,無論是在廣袤的大草原,還是在浩瀚的沙漠,抑或蒼茫的戈壁灘,聯創聯建都結出了碩果,既解決了群眾困難,也維護了邊疆穩定,從而牢牢夯實了基層執政基礎。
抓基層、打基礎,是一項長遠之計、固本之舉。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曾一春指出,越是邊疆民族地區,越需要抓黨建、強黨建,“只有真正織密黨的基層組織、建強黨的基層陣地,真正把黨的‘神經末梢’延伸到邊境最前沿、延伸到草原最深處,才能始終讓黨的旗幟在祖國北疆高高飄揚。”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