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

2017年02月06日 10:38:3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三、壯大新産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産業鏈價值鏈

  13.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産業。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産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遊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遊企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大力改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在重點村優先實現寬頻全覆蓋。完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行業標準,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規範。支援傳統村落保護,維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整體風貌,有條件的地區實行連片保護和適度開發。

  14.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産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支援農産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鼓勵地方規範發展電商産業園,聚集品牌推廣、物流集散、人才培養、技術支援、品質安全等功能服務。全面實施資訊進村入戶工程,開展整省推進示範。完善全國農産品流通骨幹網路,加快構建公益性農産品市場體系,加強農産品産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完善鮮活農産品直供直銷體系。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

  15.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産業。引導加工企業向主産區、優勢産區、産業園區集中,在優勢農産品産地打造食品加工産業集群。加大食品加工業技術改造支援力度,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生産加工設備。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圍繞“原字號”開發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産品。實施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積極推進傳統主食工業化、規模化生産,大力發展方便食品、休閒食品、速凍食品、馬鈴薯主食産品。加強新食品原料、藥食同源食品開發和應用。大力推廣“生産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産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産銷模式。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健全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註冊備案制度。完善農産品産地初加工補助政策。

  16.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産業,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産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産二産三産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支援各地加強特色村鎮産業支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風貌等建設。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村。支援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深入實施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支援建設一批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四、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17.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適應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新要求,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立一批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和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推進資源開放共用與服務平臺基地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加大實施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和主要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力度,加快適宜機械化生産、優質高産多抗廣適新品種選育。加強中低産田改良、經濟作物、草食畜牧業、海洋牧場、智慧農業、農林産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等科技研發。加快研發適宜丘陵山區、設施農業、畜禽水産養殖的農機裝備,提升農機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支援地方開展特色優勢産業技術研發。

  18.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創新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引入項目管理機制,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支援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業科技推廣。鼓勵地方建立農科教産學研一體化農業技術推廣聯盟,支援農技推廣人員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深入推進綠色高産高效創建,重點推廣優質專用品種和節本降耗、迴圈利用技術模式。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慧化。發展智慧氣象,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水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一批“星創天地”。加強農村科普公共服務建設。

  19.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通過“後補助”等方式支援農業科技創新。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深入推進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産業孵化機構。完善符合農業科技創新規律的基礎研究支援方式,建立差別化農業科技評價制度。加強農業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運用。

  20.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準。科學制定園區規劃,突出科技創新、研發應用、試驗示範、科技服務與培訓等功能,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人員創業平臺、高新技術産業孵化基地,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支援園區産學研合作建立各類研發機構、測試檢測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術交易機構等科研和服務平臺。支援園區企業和科研機構結合區域實際,開展特色優勢産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推廣。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和監測評價機制。

  21.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産業帶動的培訓機制。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辦法,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提高農民工技能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深入推進現代青年農場主、林場主培養計劃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鼓勵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鄉村規劃建設、鄉村住宅設計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扶持一批鄉村工匠。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