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張家口1月24日電 特寫:“總書記為俺家算清了脫貧賬”
新華社記者霍小光、羅宇凡
臨近年根,已是北方最寒冷的時節。外面白雪皚皚、滴水成冰,而徐海成家小小的客廳裏溫暖如春。習近平總書記坐在他家的沙發上,同村裏的鄉親們一起,一筆一筆計算著一年的收支賬,合計著來年的脫貧計劃。
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小二台鎮德勝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向村民致以新春祝福。
出北京向北200多公里便是張北縣。這裡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德勝村在2013年被列為貧困村。
總書記和村民們算收入支出賬,話頭是從徐海成家的耕地説起的。
習近平問徐海成,家裏有多少畝地,種些什麼,收成怎麼樣?徐海成一一作答,告訴總書記,家裏30畝地種了馬鈴薯、甜菜、莜麥。這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種植馬鈴薯原種3畝,畝産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種了15畝,每斤是5毛錢。這價格差得很多啊。”習近平看著徐海成家的收支清單説。
“對!差很多。所以大家都願意種馬鈴薯原種,一開始規模很小,從半畝發展到現在平均每家種五六畝。”村裏馬鈴薯種植大戶劉桂榮一邊説一邊把馬鈴薯原種的育苗瓶遞給總書記看。
習近平説,馬鈴薯是個大産業。他問張北縣委書記郝富國,馬鈴薯原種育種這一項有希望做大嗎?郝富國答道:“有希望,我們全縣馬鈴薯育種佔到全國五分之一。”
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向總書記彙報説:“除了馬鈴薯種植,村裏還要做優甜菜種植産業和光伏産業,努力實現精準脫貧。”
習近平點點頭説:“你們下一步的路子都有了,就是怎麼把它市場化、規模化發展起來。”
他又看著徐海成家的收支清單説:“糧食綜合直補2500多元,退耕還林補貼306元,草原獎補1140元……這些都算下來,一年收入43000元。”
“我看你家裏的支出賬,一年下來生産性支出12700,家庭花銷29000。兩項加起來42000?”習近平問。
“家庭花銷主要是老伴看病,再有就是二女兒上學學中醫,一年學費18000元。”徐海成説。
總書記轉向徐海成的二女兒徐亞茹,問她有沒有領取助學金。徐亞茹説:“有,一個學期1500,一年3000。”
總書記接著説,收入43000、支出42000,除了醫療和孩子上學,那日常生活的開銷呢?這個賬有點不合理啊?
“日常生活花不了多少錢。”“糧食是自己種的,亞麻油也是自己榨的。”“也就一冬天燒600塊錢的煤。”參加座談的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
“在農村,主要是大病的醫療保險要兜得住,不至於因病返貧。再一個就是孩子上學,通過‘三免一補’來保證。”習近平強調。
縣委書記郝富國指著德勝村第一書記蘇會彬對總書記説,這是省裏派來的第一書記,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引進光伏扶貧項目、打井修路、聯繫科研院校開展農技培訓、加強基層黨建。
蘇會彬告訴總書記,他去年2月份到村裏擔任第一書記。每個月都要在村裏幹上20多天。“我們的目標是‘不脫貧、不脫鉤’。”
習近平説,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黨支部。派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這些舉措都有了,關鍵是要夯實,發揮實效。第一書記要真扶貧,撲下身子在這裡幹。脫貧攻堅在我的工作安排中擺在相當重要的位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是一個底線任務。我們現在決心有、目標有、措施有,關鍵在落實。
雖説德勝村的群眾眼下生活仍面臨著不少困難,但總書記幫大家算脫貧致富賬給了村民們莫大的溫暖和鼓勵。
這樣的場景人們並不陌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習近平幾乎全部走遍。在湖南十八洞村施齊文家中,在江西井岡山神山村張成德家中,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呂有金家中,在安徽金寨汪能保家中、陳澤申家中,在寧夏固原楊嶺村馬科家中……習近平翻開一本本扶貧手冊,“移民直補”“公益林補貼”“計生獎”“勞務收入”……他察看著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細緻詢問他們的收入和支出,同困難群眾一起盤算脫貧致富的門路。
問的是一家一戶的小賬本,展現的卻是脫貧奔小康的大情懷。
4年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6000萬,相當於減少了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規模。
不久前印發的《“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脫貧攻堅瞄準了832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563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創歷史新高,第一次超過1000億元……
一家一戶的小賬本,牽動著國家的大賬本。
幾天前,習近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向世界宣示:“中國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
人人心裏都有一本賬。總書記心裏最牽掛的是人民,人民最擁護的是這樣的領路人。
“總書記為俺家算清了脫貧賬。黨的政策好,我們有奔頭。”徐海成説。
走出徐海成家,來到村裏一片空地上。習近平看到村民們正在扭秧歌、舞龍,他高興地走過去向鄉親們問好。村裏的男女老少都圍攏過來,爭著向總書記拜年。
一戶一家,一村一地,一點一滴,脫貧之路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全面小康邁進。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