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總書記嘉獎的這些全國文明家庭是怎樣煉成的

2017年01月25日 13:32:01  來源:央視網 、全國文明辦、中國文明網、閩西新聞網
字號: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12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併發表重要講話。

  他強調,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要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家庭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用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這些家庭為何獲得了習近平的稱讚?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自己怎麼説。

  大愛托舉“國”與“家”

  邱宏濤家庭

  邱宏濤家庭,陜西省漢中市南鄭縣新集鎮木坪村,家庭成員3人。

  邱宏濤于1998年12月入伍,18年來一直在海拔4860米的唐古拉泵站工作,矢志軍營建功業,紮根高原做奉獻,2次被表彰為優秀共産黨員,8次被評為優秀士兵,被原總後勤部表彰為優秀技術標兵,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現任解放軍62217部隊25分隊士官長。妻子丁赟為支援丈夫安心本職,毅然辭去中石油湖州分公司會計工作,到秦巴山區照顧年邁的公婆、患病的小叔子和年幼的兒子,2013年被青藏兵站部評為感動雪線年度人物,2014年被中國雙擁年度人物推選組委會評為“中國雙擁年度人物社會擁軍典範”,2015年被評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邱宏濤家庭曾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情係國防好家庭。

  妻子丁赟為支援丈夫安心本職工作,毅然辭去中石油湖州分公司會計工作,到秦巴山區照顧年邁的公婆、患病的小叔子和年幼的兒子,2015年她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解放軍邱宏濤家庭代表邱宏濤發言:

  我是解放軍62217部隊25分隊士官長。入伍18年來,一直紮根海拔4860米的唐古拉泵站,這裡氧氣“吃不飽”,含量不到內地的一半。在這塊生命禁區,我奉獻青春、收穫成長,也擁有了甜美的愛情和家庭。我和妻子丁赟,鴻雁傳情八年、互通3532封信後,才見了第一面。結婚12年來,我們過著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生活。很多人説,“你們夫妻倆太苦了,一般人可受不了”,但我們苦日子也能嚼出甜味來。

  一、共同理想和價值追求,給了我們的愛情和家庭堅如磐石的基礎。婚後妻子第一次跟我上唐古拉,由於高原反應強烈,睡不著覺、吃不下飯、直吐黃水,原有對唐古拉春暖花開、美輪美奐的期待破滅了。面對她的失望,我沉默了。臉龐黑紅、嘴唇烏紫、指甲凹陷的戰友們,紛紛趕來解圍:用捨不得吃的維他命營養液培育月季花,用凍僵了的小番茄、皺巴巴的蔫蘋果,用樂觀和熱情把她的心捂熱了。她更懂我了,她説:你們軍人豁出命守邊關,總得有人愛啊;唐古拉再冷,你邱宏濤的心是熱的。妻子離開唐古拉時,大雪漫天,她依依不捨,戰友們送了一程又一程……多年來,愛黨報國、愛軍精武、愛崗敬業、愛民為民,這些話我在部隊常講,不知不覺中妻子也會脫口而出,這些大愛情懷滲入我們的靈魂。我們深深感到,懂得“小家”連著“大國”、“家庭夢”融入“中國夢”的夫妻,更能經得住雨打風吹。

  二、恪守傳統家庭美德,能讓愛情和家庭經住考驗、天長地久。下了唐古拉,妻子就辭掉中石油湖州分公司會計工作,去我老家陜西秦巴山區照顧我的父母。我打電話勸她慎重再慎重。她説:我有了“軍嫂”的名字,就要挑起軍嫂這副擔子,家裏有我你放心。她乘火車、換汽車、再坐小三輪輾轉兩天兩夜到了我家,過起了山裏媳婦的生活。我父母年齡大,母親還患病,妻子要上山打柴割草、下田種地插秧,用柴火灶做飯、煮豬食;懷孕時嚴重貧血,多次休克暈倒,醒來又接著幹。弟弟病故,她拿大主意料理後事;公公婆婆病倒,她端藥送水。她用柔弱的雙肩挑起持家的重擔。她在電話裏總是報喜不報憂,能扛的都自己扛。十里八村都説我邱家娶了個城裏來的好媳婦。孝老愛親、忠貞專一、容人律己、吃苦耐勞等傳統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法寶。這些年我們做到了,原先不怎麼看好我倆的親戚朋友,現在也相信了真正的愛情。

  三、堅持與事業相隨相長,能使愛情和家庭獲得持續滋養、不竭動力。現實生活中軍人有軍人的苦,軍嫂有軍嫂的苦;軍人犧牲為國,軍嫂奉獻為家。全軍部隊像我妻子這樣的軍嫂千千萬萬,她們的默默付出和辛勞,是遠隔千山萬水無聲的託付,託付給我們軍人的是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寧。我和戰友們常常反思自己做得夠不夠、工作幹得好不好,激勵自己擔當起親人的囑託,忠誠于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這些年,我獲得“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我帶的班成為踐行強軍目標、爭當“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先進集體,被譽為唐古拉山上一面飄揚的紅旗。我妻子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我們體會到,事業是愛情和婚姻的催化劑、保鮮劑,真正的愛應該彼此助力、相互成就、砥礪進步。

  這次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的榮譽,是對我們堅守純真愛情、弘揚家庭美德的崇高褒獎。我和妻子相約,一定把榮譽化為新的動力,幹好國防事業、建設良好家風,把甜美的愛情和事業進行到底,用大愛托舉“國”與“家”!

  勞模夫妻比翼飛

  蘭華雄家庭,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中城街道北關社區,家庭成員6人。

  蘭華雄、徐淑英夫婦都是全國勞動模範。結婚33年來,他們在生活上互敬互愛、相濡以沫,彼此尊重、相互幫助。在事業上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8項;選育出水稻光溫敏核不育係2個、雜交水稻新品種16個,發表學術論文26篇,取得植物新品種權7項;示範推廣自主選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1780萬畝,新增農業純利32.01億元。

  福建省蘭華雄家庭代表蘭華雄發言:

  我是福建省龍岩市農科所的副所長、高級農藝師。我的妻子叫徐淑英,也在龍岩市農科所工作,現任水稻研究室副主任、高級農藝師。我與妻子徐淑英都出生於閩西邊遠山區武平縣農村。“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福建龍岩是塊紅土地,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作為在閩西紅土地出生、成長的水稻科技工作者,我們一直秉承老區人民“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産爭上游”的優良傳統,踏實做人、認真做事,開拓創新、甘於奉獻。

  我和妻子是事業上的好搭檔。在20多年的農業科研工作中,我們夫妻刻苦鑽研、相互支援,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1989年8月,徐淑英在制種田發現了一株優勢突變株,我們抓住機遇、潛心研究,“十年磨一劍”,終於結出第一個事業碩果——雜交稻品種特優898。這是龍岩市首例雜交水稻育種成果,不僅填補了龍岩雜交水稻育種成果的空白,還在全省大面積推廣應用。近年來,我們共同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8項,主持、合作選育出水稻光溫敏核不育係2個,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16個,在南方11省示範推廣自主選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1780萬畝,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知識技術的探索積累,離不開夜以繼日地彼此扶助,更離不開對人生理想的共同追求和對科技事業的孜孜以求。

  我和妻子是生活中的好伴侶。作為一對從事農業科研、志同道合的夫妻,結婚34年來,我們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幾乎沒有紅過臉、鬥過嘴;我們理解信任、責任共擔,溫馨樂觀、傳承孝道,形成了休戚與共、相濡以沫、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的好家風。我們共同熱心公益、助人為樂,免費贈送種子幫助1200多個困難戶,為他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徐淑英是典型的客家母親,對整個家庭盡心盡責、傾心付出,為孩子們樹立了生活的榜樣。

  我和妻子是孩子心中的好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事業上我們夫妻是義無反顧的“拼命三郎”,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們夫妻講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愛在心裏、從嚴要求。有一次,徐淑英在送孩子上學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拉著一車煤球費力地上坡,她馬上過去幫助推車,兩個孩子也跟著母親跑上去,合力把車推上坡。孩子讀小學三年級時,為了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和意志品質,全家人經常一起去田間割草,有時孩子的手被劃得血淋淋的,雖然看著很心疼,但還是堅持讓他們從小學會吃苦、學會做事,體會生活的辛勞和不易,體會勞動的收穫和快樂。令我們欣慰的是,兩個孩子現在都成長為單位的青年骨幹。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作為在紅土地上成長的水稻科技工作者,幾十年來,我們夫妻攜手同心、矢志不渝,分別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作為福建省唯一的雙“全國勞動模範”家庭,這次獲得全國文明家庭的崇高榮譽,我們倍加珍惜、倍受鼓舞,將以此為新的起點,做科研事業的模範、做家庭文明建設的模範!

  好家訓是我們的“傳家寶”

  重慶武隆楊興明家庭代表黃春紅髮言:

  我是來自重慶武隆楊興明家庭的黃春紅,楊興明是我93歲的曾祖母。我們一家121人,五世同堂,親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和美美、其樂融融。大家或許會問,是什麼讓我們幾代人和睦相處、相親相愛?我想,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我們齊家立德的《黃氏家訓》。《黃氏家訓》共128個字,以“忠、孝、勤、德”為核心,內容涵蓋勵志勉學、治家教子、修身處事、慈孝婚戀,是黃家人安家、持家、興家、傳家、守家的基本要求和行為準則,更是血脈同源的精神紐帶和價值坐標。

  家訓是伴隨一生的“必修課”。從兒時記事起,曾祖母就常拄著拐杖給我們講故事,教我們背家訓。她説,“《黃氏家訓》是你們高祖撰寫的,你們曾祖費了好大氣力才完善傳承下來。”她教育我們,“家風家訓就是‘傳家寶’,是黃家的魂兒,丟了魂兒,家就會出問題。”在她督促下,黃家後人必須從小接受家訓教育,不但要爛熟于胸,還要實實在在地用到生活當中。現在,我們黃家人身在天南海北,只要逢年過節,一大家人都會趕回石床村老家,擺開條凳桌椅,規規矩矩背家訓,長輩領頌齊咏,晚輩聆聽學誦。這些經歷教育我,家訓是人生的第一本教材,從小學好家訓這門功課,讓道德基因融進血脈,就能入腦入心,終身受益。

  家訓是終身不渝的“價值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我的大祖父黃上田,從小深受家訓影響,深知“國是最大家,有國才有家”,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毅然參軍,隨抗日名將羅廣文出川抗日,曾寫過兩封家書,要求家中兄妹替他盡孝,告誡弟弟妹妹要勤加學習、有所作為,後來他卻沒能從戰場上下來。上世紀四十年代,同村的胡庶發三歲便離開了父母,曾祖母那時有六個年齡尚小的孩子,自家孩子都吃不飽飯,但她毅然收養了胡庶發,視如己出,供他唸書,直到成年參軍。我的爺爺黃繼財,在曾祖母教育下,18歲習得醫術後紮根山裏,為鄉親們治病。有困難的鄉親前來看病,他不僅不收診費,還留人吃住、給錢救濟。這一堅持便是53年。他們的故事啟示我,家訓是家風的精神內核,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的具象表述,只有牢記在心裏,才能體現在行動上,融入到生活中。

  家訓是家庭和睦的“潤滑劑”。孝敬老人是我們家訓最基本的要求。年邁的曾祖母是全家最大的牽掛,一到節假日,黃家子孫就紛紛趕回老家,陪曾祖母聊天、吃飯,給她梳頭、捶背、剪指甲。特別是每逢春節,五代人齊聚一堂,每個小家庭都做一道拿手菜,大家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吃團圓飯,場面十分溫馨。當然,家庭大了,難免會出現 “不愉快的事”,我們定期開家庭會,把事情都拿出來當面講清楚、説透徹,整個大家庭婆媳關係、妯娌關係處得十分融洽。鄰里之間難免會有矛盾,每次出現後,就算問題不在黃家,我們也總是自我檢討、主動化解。因此,鄉親們有事總找我們商量,《黃氏家訓》還被不少人拿去教育他們的子孫,周圍的鄉鄰也陸續整理或制訂自己的家訓。這讓我感到,家訓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能讓一個大家庭和睦相處、長長久久;家訓是無形的道德承載,不僅影響自身家庭,還能感化周邊鄉鄰。

  好家訓就是“傳家寶”,它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找到成長方向;也像一劑良藥,滋養我們形成良好操守;更像一面鏡子,映照我們為人處事。我們會把家訓代代傳下去、人人用起來,用良好家風為祖國“大家庭”增光添彩,用家庭文明為社會文明增光添彩。

  來源:央視網 、全國文明辦、中國文明網、閩西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