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

2017年01月24日 13:31:4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

  按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全球經濟發展大勢和中國經濟發展變化,做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與此同時,對經濟工作思想方法做出重大調整,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並將之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我們要從理論上深化對穩中求進思想方法的認識,在實踐轉机變急於求成的思想觀念和操之過急的工作方法,推動經濟轉向平穩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穩”才能更好地“進”

  穩中求進,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態度。“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穩”,才能更好地“進”,更持久地“進”;“進”,才能更有效地保持“穩”,更高水準地實現“穩”。這裡的“穩”,強調的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穩”;這裡的“進”,強調的是“穩”基礎上的“進”,是科學有序的“進”。歷史和現實都表明,超越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而急於求成,往往事倍功半,欲速而不達。

  “以往知來,以見知隱”。從新中國成立後經濟建設的歷史經驗看,脫離實際情況,急於求成,往往要吃苦頭,付出的成本和代價也更大。在過去一個時期,由於急於改變貧窮落後的狀況,經濟工作中比較容易形成急於求成的思想方法,盲目強調和誇大主觀能動性,不顧客觀條件,不尊重經濟規律,往往造成嚴重失誤,帶來重大損失。比如,1958年搞“大躍進”,一度使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以後不得不大幅調低基本建設和若干重工業生産指標,經過三年調整後才使國民經濟出現好轉。又如,1979年和1980年的“洋躍進”,引發嚴重的財政赤字和物價上漲,以後不得不大幅調低1981年和1982年的增速目標,才扭轉了被動局面。再如,1988年“價格闖關”,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最後通過治理整頓,大幅調低1990年和1991年的增速目標,才使經濟重新回到正常軌道。這些事實都表明,無論是推動發展還是推進改革,都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只有穩中求進,才能實現經濟平穩健康持續發展和改革的有序推進。

  從當前國內外發展態勢看,穩中求進也是從容不迫應對內外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重要方法。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保護主義大行其道,國際政治環境複雜變化,美國新政府上臺後內外政策調整,德、法等主要國家進入大選週期,加之難民事件和英國退歐的後續發酵,增大了全球復蘇進程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利率調整的外溢影響將繼續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多年的低利率若逆向調整,還可能引發大規模跨境資本流動。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品質和效益提高,服務業佔比上升,消費對增長的貢獻提高,創新的支撐作用增強,經濟由降轉穩條件逐步積累。但也要看到,經濟下行的週期性因素雖有減弱,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然不足;産業升級和創新步伐加快,但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仍然突出,創新和資源優化配置仍然面臨體制機制約束;新舊增長動能轉換步伐加快,但新興産業還不足以對衝傳統製造業的衰減。在這種情況下,最需要的就是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從容不迫應對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要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度擴大總需求,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要保持經濟運作環境穩定,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産泡沫,加強重點領域風險排查,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要穩定市場預期,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強同市場主體溝通,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擴大開放,加強産權保護,維護法治環境,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

  總之,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避免經濟大的波動,促進經濟築底企穩,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風險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推薦閱讀:

  習近平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理念 "四個堅持""四條道路"分享中國經驗

  習總書記明確反腐態勢“新基調” 領導幹部需找準行為準星

  習總書記關注六項具體民生問題:群眾所盼正是改革所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經濟部署凸顯兩大特點:“穩”“新”

  特別關注:人民網理論頻道2016年度“十大好聲音”

  【1】【2】

  下一頁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