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文明家庭】夏志國:用“微捐”傳承好家風

2016年12月21日 13:58:05  來源:網信吉林
字號:    

  【文明家庭】夏志國:用“微捐”傳承好家風

  發佈時間:2016-12-21 11:05 來源:網信吉林 作者:網信吉林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網信吉林”快速關注

  文明家庭

  夏志國 陳玉珍

  她,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他,不是家纏萬貫的富商,他們,也不是遠近聞名的“名人”,他們只是一個靠著黨的富民政策,憑著一股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意志與品格,奮力打拼,闖出了一片天地的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個體業戶——夏志國陳玉珍夫妻。

  “大眼睛女孩”

  讓夏志國夫婦踏上微捐之路

  家住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原東站鄉十委村)的夏志國夫婦,在這一帶經營文化用品已有20多年,不足10平方米的門店擠滿了水筆、鉛筆、本子等各色文具。走進店裏的人並不知道,這對普通的夫妻,自1997年以來,已經捐出了價值70余萬元的文體用品,幫助了吉林省6個市(州)的60多所小學的8000多名學生。在網際網路上,夏志國夫婦被網民們稱為“微捐夫婦”“民間慈善家”。“我們不像大老闆,一開口就是三五十萬,我們就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一點小事。”夏志國輕描淡寫,神情輕鬆。

  説起微捐生活,夏志國説,他當時在中學當老師,已下崗的陳玉珍在復興路一帶擺攤賣文具。雖然當時賣一支鉛筆的利潤只有一二厘錢,但靠著薄利多銷,生活還算富裕。“咱們生活都這麼好了,還有農村孩子讀不起書?”兩口子一商量,就帶著幾樣文具敲開長春市希望工程辦公室的門:“我們有文具,你們要不要?”得到認可後,1997年,他們就捐出了第一批文具。

  原本只想著表示點心意的夫婦倆,去了希望工程捐助現場,看到農村孩子的穿戴,看到他們拿到文具後的驚喜,再也停不下來了:1999年,捐3萬元;2000年,捐3萬元;2001年,捐2萬元;2002年,捐4萬元……2012年,他們走了9個學校,捐了10萬多元;2013年,9個學校、10萬多元……

  傳承家風

  過簡樸生活把錢用到需要的地方

  夏志國夫婦經營的這家文具店,年收入10萬元左右,全部用於了捐助,可以不誇張的説,這幾年,老倆口每年都是“裸捐”。老夏常説,他有退休工資,2000多塊錢;老伴兒有社保,1000多塊錢,夠吃夠喝就行了。

  這些年,夏志國夫婦幾乎沒有積蓄,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嚴格的,他們要求孩子從小養成能吃苦、愛勤儉的好習慣。在夏志國家中,有的只是濃濃親情,教育兒子首先是教他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陳玉珍説,他們的兒子夏亮從小就被教育不穿名牌,出門不打車。這些年,家裏添置的唯一大件就是一輛汽車,那還是在夏志國得病之後,為方便外出看病、辦事買的。幾年前兒子結婚,兒媳一家沒有提出買房的要求。

  2011年,兒子兒媳去了吉林市創業,現在經營著一家餐飲企業,加盟店已經發展到100多家。看到孩子事業有成,夫婦倆都很欣慰。讓他們更欣慰的是,兒子兒媳也開始“微捐”了。2014年5月底,夏亮小兩口到吉林市船營區大綏河中心小學捐助了100個學生。夏亮説,他還做不到父母那樣,但一年捐助100個孩子,10年還能幫助1000個孩子。

  身體力行

  感召周邊更多人加入微捐行列

  2015年底,老夏突發腦出血入院,病情牽動了長春各界。長春市文明辦的領導在官方微信上得知了夏志國重病,隨後便緊急調度長春市中心醫院進行全力救助。長春市副市長桂廣禮到醫院看望老人並囑咐醫院要全力以赴救治,同時高度讚揚了夏志國的慈善事跡。

  醫院方面也將老人的治療費用全免,組成了醫療小組進行會診。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竹青志願者聯盟”得知老人在生病前還想將文具用品送到周圍的村小,想將“新年禮物”送過去的願望後,幫助老人完成願望。曾經的受助學生張鐵艦和趙以維急切的趕到醫院。

  如今,夏志國早已出院在家休養。在他休養期間,在老夏一家的感召下,光複路的3300個個體工商業主都表示,願意接過夏志國老先生的接力棒,將愛傳承。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