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穩中求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聽權威人士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16年12月18日 14:26:0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2月17日,在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聯合主辦的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多位權威人士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等話題,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深入解讀。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

  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發表演講。孫宇攝

  明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如何在這個年度背景下做好經濟工作?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楊偉民指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穩中求進為工作總基調,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整個“十三五”時期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風險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加強預期引導,通過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擴大開放來穩定民營企業家的信心,通過在政策上加強與市場的溝通來穩定市場預期;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政策、引導輿論的思路,深入細緻地做好社會托底工作。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楊偉民表示,深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要把握好兩個邏輯:第一,我國經濟運作中出現的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第二,這些重大結構性失衡雖有政策上、工作上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體制機制障礙,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是政府沒有更好發揮應有作用。

  楊偉民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是重大的理論創新,也是實踐創新,是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明年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去産能要緊緊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通過處置僵屍企業來達到去産能的目的,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産能死灰複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去産能工作。去庫存要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的問題,並同促進一億農業人口市民化、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等更好地結合起來。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降成本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補短板既要補硬的短板,也要補軟的短板,既要補發展短板,也要補制度短板。

  第二,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方向上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從根源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在政策上要積極穩妥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加大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糧食庫存的消化工作。在市場主體方面,要通過細化和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在産權制度方面要明晰農村集體産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充分的財産權利。

  第三,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富民之基。振興實體經濟要處理好四個關係:一是質和量的關係,既要去産能,也要擴大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的供給;二是新和老的關係,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也要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三是內和外的關係,繼續依靠用好兩種市場、兩種資源;四是大和小的關係,既要提高大企業素質,也要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

  第四,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金融政策宏觀上要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援合理自主購買,嚴格限制信貸資金流向投機性住房;土地政策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在住房租賃政策上要堅持購租並舉,培育和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在市場監管政策上要加強住房市場的監管和整頓。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努力實現明年經濟工作良好開局

  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發表演講。孫宇攝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就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明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寧吉喆表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首先要把握好新常態這個我國經濟工作的大邏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做到三個“轉”:速度轉軌、結構轉型、動能轉換。同時,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這是我們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還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寧吉喆指出,穩是主基調,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穩增長,就是要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增長是中高速的增長,合理區間的下限是就業,上限是物價。穩政策,就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穩預期,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堅持擴大開放,穩定企業家的信心。

  對於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經濟工作的主線,寧吉喆表示,明年應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對於鋼鐵、煤炭等行業,要嚴格執行環保、消耗、品質、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推動企業調整處置和兼併重組,其他一些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沿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去産能工作。在控制總杠桿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支援企業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強企業自我約束,規範政府舉債。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別是要通過改革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

  寧吉喆強調,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經濟增長不僅要關注增長率,更要關注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我們所要追求的增長是就業比較充分的增長,是物價總水準合理的增長,是居民收入基本同步的增長,是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的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宏觀政策穩,微觀政策要活,産業政策要準,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對此,寧吉喆指出,打好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組合拳,要抓好調整和改革重點任務的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的落實;深化關鍵環節的重點改革;釋放消費、投資、區域、城鄉內需的潛力;加快新舊動能的銜接轉換;促進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推進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開放;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高度重視和改善民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處理好三大關係

  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發表演講。孫宇攝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表示,中央將明年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年,力求穩中有進,進中有好,是非常正確的。對於對於明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處理好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與“進”、“進”與“好”的關係。

  朱之鑫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在重點領域進行攻堅、深化改革的經濟工作思路,抓住了當前經濟結構性矛盾與週期性問題交織的“牛鼻子”。”

  對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朱之鑫認為,首先要把握好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係。當前經濟保持短期穩定增長與深化中長期結構改革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産業週期性過剩與絕對過剩並存,供求不平衡、不協調狀況十分突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矯正資源錯配與要素扭曲十分重要。“側重供給側改革並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過需求管理穩增長,釋放新需求,引導市場樹立信心,改善市場預期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説同樣非常必要。近期外貿形勢好轉、CPI、PPI漲幅回升,雖有外部需求改善的影響,但我想也是實施穩中求進的需求政策正面效應開始顯現,這為我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更好的宏觀環境。”朱之鑫説。

  同時,朱之鑫認為,在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要處理好“穩”與“進”的關係。今年以來,經濟運作積極變化增多,經濟企穩態勢日漸明朗。經濟企穩為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創造了有利條件,但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穩”與“進”的關係。尤其是在去産能、去庫存和去杠桿方面,在按照市場原則淘汰落後産能、以技術和環保標準調整過剩産能的同時,也要積極補足部分行業産能不足的短板;在推進三四線城市房産去庫存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二線城市房價過度攀升的勢頭,防止房市泡沫化,推動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在實現債務總體可控目標的同時,也要推進債務結構優化,以市場化手段推進企業負債、尤其是國企債務去杠桿。

  最後,朱之鑫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與培育發展新動能相銜接,處理好“進”與“好”的關係。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需求結構、産業結構、區域結構和城鄉結構逐漸優化,一些新常態下的積極趨勢正在引領中國經濟匯聚新的動能,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正在興起,消費和産業升級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就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不斷改進供給品質和效益、提升産業技術水準和競爭力的同時,也應通過創新與培育發展新動能相銜接,實現新動能與舊動能的接續替代,處理好‘進’與‘好’的關係。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

  為外貿發展和結構調整增加新動能

  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發表演講。孫宇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結合外貿實際工作,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圍繞當前外貿形勢、目前存在的問題、向何處走去、應該採取什麼措施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和複雜。張驥表示,國際貿易量增長已經連續5年來低於全球經濟的增速,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産業的訂單向外轉移加快,下行壓力加大。2016年,我國外貿實現了穩中向好,非常不容易。“向好”主要集中體現在,外貿的結構優化、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提升等方面,具體講,一是商品結構持續優化;二是民營企業仍然是出口的主力軍;三是一般貿易的出口好于平均水準;四是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實現了正增長;五是跨境電商採購貿易方式,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新型外貿商業模式進出口增長較快;六是進口的品質和效益進一步的提升。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和條件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國際需求看,世界經濟仍然處於調整期。從全球化進程看,跨國公司主導的大規模國際産業轉移明顯放緩。從國際經貿關係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從生産要素成本看,環境壓力已經達到一個高點,低成本製造的傳統優勢明顯削弱。從政策環境看,地方政府開始受到嚴格規範,不得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

  張驥認為,世界市場對中國産品仍有重大需求,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産業創新的升級步伐還會不斷加快,為外貿發展和結構調整增加新的動能。我們的工業基礎是相當完備的,配套能力較強、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素質高、綜合競爭能力依然明顯。同時,我們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的、有競爭能力的領軍人物和企業家隊伍。

  “外貿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階段,又恰逢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內外部環境,外貿規模出現一定調整,具有必然性。”張驥表示,外貿工作要保持定力,把關注點和著力點從短期的增長快慢轉移到長期的結構調整上來,推動出口産業形成更高品質的供給能力,在鞏固傳統産業的同時,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創新産品,完善行銷網路,強化投資與貿易的互動,為構建外貿新業態發展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要依靠創新驅動提升産業競爭能力,著力培育技術、標準、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這是我們從貿易大國向強國邁進的必由之路。(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雙 袁勇)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