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高度發達的傳播技術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資訊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的問題,網路空間的清朗可信日益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和熱切期盼。
11月17日下午,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枕水廳座無虛席,過道上也站滿了聽眾。這裡正在進行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新媒體發展論壇,與會中外嘉賓圍繞如何應對媒體傳播格局變革與挑戰展開熱烈探討,共識因交流而匯聚,信心因共識而提升。
“網路的力量在集合,集合的基礎是信任。”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首先發言,在他看來,可信是網路共治格局塑造的基礎和抓手。“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 任賢良説,網路主體多元、利益多樣,唯有共贏方能共生,唯有真心相待才能真正推動情感交流、心靈溝通,只有在可信的網路上,人與人、國與國才能成為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中國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初衷,就是搭建全球網際網路共用共治的平臺。”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秘書長王一彪認為,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各類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空前發展壯大,在極大地豐富網路內容的同時,大量虛假資訊、偽科學資訊大肆氾濫。“一些虛假資訊傳播時間長、受眾範圍廣,對廣大網民産生了嚴重誤導。”王一彪説,主流媒體有責任堅定地成為紛繁資訊的過濾器、偏激觀點的校正閥和社會心態的壓艙石,“傳播的秩序、傳播的品質、傳播的品質決定著新媒體的未來,新媒體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好的環境和生態,其根本途徑還是共同建設可信的網路空間。”他提出,建設“可信網際網路”,需要築牢可信的技術基礎、營造可信的市場環境、提供可信的法規保障。
“當下傳播環境加速演變,但無論是三十六變還是七十二變,真實性和公信力始終是媒體必須秉承的品質。”上海報業集團社長裘新説,當前網際網路上出現的內容低俗、傳播謠言、抄襲氾濫、垃圾資訊等現象,暴露出的是主體責任的缺位。他認為,主流媒體要做那只音量最大的金話筒,成為確立價值的主心骨和坐標係。
與會嘉賓對於建設“可信網際網路”的認識高度一致,那麼,如何找到一條既能防範資訊失真的問題與風險、又能使人類共用新媒體發展紅利的道路?
領英執行主席、聯合創始人裏德 霍夫曼的看法是,建設“可信網際網路”需要構建一個可信的世界,最重要的是搭建起值得信任的平臺。他以自己的領英公司舉例説,“我們的用戶需要實名註冊,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人”。裏德 霍夫曼認為,真實的人際關係可以幫助建立起“信任網路”,這種“信任網路”能夠實現要素之間的配對,進而挖掘機會和潛力。
網際網路發展無國界、無邊界,利用好、發展好、治理好網際網路必須深化網路空間國際合作,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傑認為,建設“可信網際網路”,需要充分尊重各個國家的發展差異,尊重不同的利益訴求,以包容開放的心態對待目前網路空間的種種問題,“在世界各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努力消除網路空間的各種隱患,讓全世界人民共用網路社會當中人類文明的新成果。”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