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2016年11月05日 13:19:44  來源:環球網
字號:    

  原標題:【六中全會光明談】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作者:蘇州大學教授,蘇州基層黨建研究所副所長 方世南

  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援,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在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中提出這一根本要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於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牢固地確立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證權力的正確行使,促進廉潔政治發展,從而夯實立黨之本、鞏固執政之基、贏得力量之源,有著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有助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是群眾史觀,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活動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根本動力。黨的群眾路線集中體現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黨與人民群眾是血脈相連的。黨是來自人民、自覺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在黨的領導下的各級政府都是為人民謀利益的公共權力機構。黨和政府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圍繞如何為人民謀利益這一根本的價值導向和價值追求。黨與人民群眾結成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共同奮鬥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基礎就是全體人民共同的意志和共同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堅持唯物史觀的群眾史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有助於在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中端正價值取向,將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上升到為了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上升到黨為了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援以及夯實執政根基的政治高度。

  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有助於牢固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將權力用來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唯物史觀堅持人民是權力的來源和目的,各級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無論大小,都是人民群眾賦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因此,各級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必須對權力懷有敬畏之心,必須將權力用來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強調,全黨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僕。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淩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佔群眾利益。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到條件艱苦、情況複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對一切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的行為,要嚴肅問責追責,依紀依法處理。因此,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點之一是規範權力的行使,讓權力始終行使在為人民服務的軌道上。使各級領導自覺地意識到,權力意味著一種為人民服務的責任、義務和擔當,不可任性行使、恣意妄為,將其作為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