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破?通過“展線”實現
為解決短距離高落差的問題,鐵路通過“展線”來實現。林世金舉例説,比如瀘定到康定的路線就是Z形,線路總長達到115公里,是直線距離的2倍,最大設計坡度是目前國內最大坡度,通過雙機牽引加強動力實現爬升。
和青藏高原“緩坡式”上升不同,川藏鐵路是“臺階式”的。從成都到拉薩,累計爬升高度里程達到1.4萬米。
為了消除顯著的地形高差,川藏鐵路更多地採用高橋、隧道,全線橋隧比達81%。
跨越八宿怒江的特大橋長1300多米、主跨長1064米,從基層到橋面足有701米高。“橋到這個高度,才能銜接盤升上來的鐵路。”
海子山隧道、芒康山隧道、伯舒拉隧道長度都接近或超過30公里。林世金介紹,從汶川地震來看,隧道隨著山體擺動,在地震區隧道更為安全,這也是設計多采用隧道的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