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拯救了今年的國慶檔!”當張涵予飾演的緝毒警察高隊完成任務走出機艙門莊嚴敬禮的一剎那,80後李磊感到熱血沸騰,忍不住起立鼓掌。“沒想到,國産主旋律電影能拍得這麼好,看了很提氣!”這個國慶檔,《湄公河行動》以7億票房成功逆襲,成為口碑冠軍。
事實上,不只是《湄公河行動》,自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兩週年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精品。
國家與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和水準,既體現在名家大師群峰並起,不斷為後世文藝創作提供典範樣本,也體現在經典名作交相輝映、各領風騷的生動格局上。這些作品或樹立標桿、建立法度,或引領風潮、開宗立派,或獨闢蹊徑、自成絕響,使得藝術園地花繁葉茂、爭奇鬥艷。這兩年裏,《瑯琊榜》《偽裝者》等電視劇異軍突起,收視奪冠、點播過億;《智取威虎山》《狼圖騰》等國産電影大熱,連破多項票房紀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成為首獲雨果獎的亞洲作家。兩年來,文藝工作者們思索、行動、探索,開啟了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旅程,中國文藝發展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頂層設計:文藝政策利好頻出
在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七一”講話中,除了“不忘初心”,還有一個詞同樣備受矚目:文化自信。實際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足見這4個字在他心中的分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和文藝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特別是文藝工作座談會後,一系列文藝發展新舉措、新規劃陸續出臺,環環相扣,佈局謀篇,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出臺,全面部署、細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為文藝發展繪製了清晰的路線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與制度保障,將文藝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2015年歲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破除評獎過多過濫、獎項重復交叉、程式不盡規範、個別作品脫離群眾的弊端,以壓縮數量提升品質,以規範評審扶持精品、引導創新。
2016年元月,《2016—2017年全國文藝骨幹和管理幹部培訓工作規劃》出臺,由中宣部和中國文聯共同舉辦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第一期專題培訓研討班啟動,拉開了全國文藝骨幹和管理幹部培訓的大幕。按照這一規劃,今明兩年,將培訓13萬名文藝工作者。
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已濃墨重彩寫入黨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扶持優秀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學藝術”將成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
從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到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出臺,文藝發展的戰略部署、促進機制和保障機制建設迅速形成,為推進文藝事業的新發展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基礎。
“近一兩年,國家對文藝工作空前重視,文藝政策利好頻出。”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孝曾對此深有感觸,今天的中國文藝,一項項政策紛紛落地,為繁榮發展中國文藝鼓舞士氣、謀定全局。“文藝事業發展的大環境越來越好,文藝家的地位越來越高。同時,文藝家身上的責任越來越大,擔子越來越重。實現文藝的繁榮發展,所有文藝家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創作好每一部作品做起。”
精益求精:文藝作品從“高原”邁向“高峰”
當前文藝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浮躁”。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文藝的癥結所在。
兩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摒棄“浮躁”,潛心創作,中國文藝界的新動向、新景觀、新標準、新趨勢正漸成氣候。
“從沒想過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也能拍得這麼溫情感人”,今年夏天,許多80後、90後的年輕人開始上網追一部名叫《海棠依舊》的電視劇。“動容、動心、動情”,收視率攀升的背後,更是如潮好評。該劇將周恩來總理的偉人形象詮釋得鮮活且有溫度,兼顧思想性和藝術性,成為了我國領袖傳記影視作品的一塊里程碑。
“以崇敬之心進行創作”,中國文學佳作頻出,在世界文壇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2015年秋,被稱作史上競爭最激烈的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選終於開花結果。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這邊風景》、李佩甫《生命冊》、金宇澄《繁花》、蘇童《黃雀記》5部作品折桂,這些作品思想厚重、關照現實,體現了當代中國文學繁榮發展的態勢。與此同時,中國作家在世界文壇大放異彩。繼2015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創亞洲紀錄首摘雨果獎,80後作家郝景芳今年順利斬獲該獎,讓人們看到國內科幻文學已邁入“國際水準”。喜訊連連,被譽為“小諾貝爾文學獎”的國際安徒生獎今年首次將桂冠授予中國兒童作家曹文軒,極大地振奮了國人。
去浮去躁,中國電影實現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的雙贏——2015年,中國電影闖入440億元票房大關,迎來了類型多元化的“國産電影”元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精雕細琢,成為了中國動畫電影新標桿;文藝片《狼圖騰》傳遞正能量,用深厚的“情懷”打動國內外觀眾;《智取威虎山3D》重塑“紅色經典”,剛剛熱映的《湄公河行動》“三年磨一劍”,成功點燃觀眾愛國熱情。網友盛讚,國産主旋律大片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模式。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穩步躍上新臺階,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認為,“中國電影正在進入新的‘黃金十年’,有可能創造出新的電影高原甚至文化高峰。”
潛心創作,打磨精品,需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養分,同時用創新的形式令它們煥發新的活力。從《中華好詩詞》《唐詩風雲會》到《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再到圈粉無數的《中國詩詞大會》,一大批原創文化類節目火爆螢幕,搶佔各大社交平臺熱搜榜,網友紛紛點讚“有文化有格調有內涵”。
好的文藝作品才能講好“中國故事”,習總書記曾指出,“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近年來,文藝工作者積極探索,不斷創新,讓中國傳統藝術驚艷世界。今年7月,創排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開啟英、法、德、奧四國巡演,首次將莎士比亞的《寇流蘭》與湯顯祖的《牡丹亭》同置於一方舞臺。在倫敦西區孔雀劇院演出結束後,演員幾度謝幕,劇場裏掌聲雷動,英國觀眾不停發出 “Amazing! ”“Fantastic!”的由衷讚嘆。
中國文藝蓬勃發展,其中,網路文藝更是異軍突起。有數據顯示,2015年,排名前十的網路自製劇播放量整體跨過50億次大關,量級比2014年提升了30億次,其中,《盜墓筆記》以27.5億次的超高網播量獨佔網劇之巔。網路文藝快速發展,網路文學的貢獻功不可沒,《瑯琊榜》《花千骨》《羋月傳》等一批由網路文學改編的電視劇,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羋月傳》原著作者蔣勝男對網路文藝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文藝界應該百花齊放,紅花要,綠葉也要,能夠提供多元文化,才是真正的文藝繁榮新時代。”
不忘初心: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這段話,已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們的自覺意識和行動指南。
“像總書記在講話裏提到的,文藝創作一定要深入生活,在人民中感受生活的內涵,領悟生活的意蘊。”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常常帶頭走出畫室,紮根葵園,將畫板支進田間地頭。2015年12月,“東方葵Ⅱ——來自葵園大地的報告”展出了許江百餘幅作品,勾勒出他對生活最深切的感悟。
“我們到過很多世界頂級音樂殿堂,贏得過無數讚譽,但基層群眾的掌聲最值得驕傲!”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説。2015年9月22日,關峽和國交的藝術家們帶著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北斗村農民管樂隊、重慶特殊教育中心(盲童學校)揚帆管樂團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媒體的鏡頭對準了沐浴在音樂陽光下的盲童,還有那一雙雙緊握著金光閃閃樂器的粗糙乾裂的大手……
中國音協名譽主席趙季平認為,采風是藝術家的基本功。在撲下身子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真諦,滌蕩藝術的心靈。回顧近兩年的文藝創作實踐,趙季平頗感驕傲,“在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陜西投入了大型交響音畫《大秦嶺》的創作。這部作品匯聚老中青三代音樂人,藝術家四次奔赴秦嶺采風創作。”
歌唱家關牧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到雲南農村演出的那一幕——剛走下火車,站臺上一名中年婦女就拉著孩子跑過來,手裏舉著一張10年前與自己的合影照片。她感嘆,藝術家的價值不正是體現在人民的認可和牽掛嗎?多年來,關牧村幾乎每個月都要去基層演出,“我就是從基層走過來的。無論什麼時候,樹高千尺不忘根。”
兩年來,中國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深入基層,組織各類主題活動200多場,參與活動文藝工作者1000多位,足跡遍佈全國17個省區市66個基層活動點。參與地方各級文聯和志願者協會開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文藝工作者近7萬人,直接受益群眾300多萬。中國文聯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走進去”“沉下來”“融進去”,從“身入”,到“心入”“情入”,實現深入生活與創作需要的對接,創作出一大批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有血有肉、形象飽滿生動、抒發真摯情懷、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藝精品力作。
文藝工作者將目光投向基層,見證了最樸素的真理和最豐沛的情感,描繪了最鮮活的實踐成果和最生動的社會場景,呈現了最接地氣的語言和最動人的故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感嘆,“鮮活的生活,讓我們的創作技法也鮮活起來”。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正如習總書記所期待,站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兩週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回首往昔,展望未來,中國文藝正健步走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