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9月1日訊(記者 秦勝南)31日,北京市民政局發佈“十三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規劃,針對人們關注的養老問題,北京將構建首都特色養老服務模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到2020年,北京將按照老年人的分佈密度合理設置大約2000個養老服務驛站和場站,為社區內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間托養,實施專業照護,輻射範圍覆蓋全市老人,該舉措預計將於明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始實施。
發佈會上,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介紹了“十三五”期間首都民政部門的十五項發展目標,即本市將實現城鄉低保標準年均增長率達10%、享受福利保障兒童佔戶籍兒童人口比重達6%、護養型床位佔總床位數比例達70%、每萬人登記備案社會組織數達24個、持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佔總人口比例達1.73‰、社會捐贈總量佔GDP比重達0.4%、節地生態安葬率達50%等。此外,他還透露,北京將在殯葬、彩票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31日,北京市民政局發佈“十三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圖為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千龍網記者 許珠珠攝
養老:今年城六區將設150個驛站試點
“養老問題是社會熱門,老年人是一個很大的社會群體,增長速度很快,預計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將突破400萬。”李萬鈞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將基本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專業服務為引領、社會保障制度為支撐的首都特色養老服務體系。
目前,北京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方面依然不夠完善,如何補齊這一短板,據了解,未來五年,北京將通過重點建設養老照料中心和養老服務驛站,推進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深度融合,使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嚴重不足的局面得到扭轉。
“什麼是養老驛站?它在功能上、體制上,以及在經營方式方法上,與過去的托老所有很大的區別。”李萬鈞介紹,養老服務驛站是離老百姓身邊最近的一個服務平臺,將提供生活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和心理慰藉六項基本服務,有條件的驛站還可以開展康復護理、心理諮詢、法律諮詢等延伸性服務。
記者了解到,朝陽區已經建設並投入使用的養老驛站目前已達80多個,每個驛站都配備了相應設備和專業人員,根據需要長期開展老年文體活動、健康知識培訓、老年營養餐配送、家政到府、心靈慰藉等服務項目。據悉,北京市今年將在城六區試點150個養老驛站,目前正在推進當中,試點成功後,將於明年在全市進行推廣。
今年試點的驛站將按照老年人的分佈密度來設置,人口密度高的地方設置兩到三個驛站,一般一個驛站設立10到15張床位,為社區內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間托養,實施專業照護,也可為有需求的老人開展短期全托,推介和轉送需長期托養的老年人到附近的養老院接受全托服務。
“有數據表明,北京96%的老人是在社區和家裏養老,並不是進機構,只有4%左右的老年人到機構養老。養老服務驛站實際就是一個服務的平臺,我們給它設計了支援居家養老服務,輻射居家養老服務的功能,這將使96%的老人也能受益。”李萬鈞表示,通過養老驛站與養老機構的結合,北京將實現養老全覆蓋。
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機構床位數將由2015年的38張擴充至40張,其中70%為護養型床位。
此外,對於養老服務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表示,“十三五”期間將圍繞涉老專業人才隊伍職業化進行相應的設計,突破該行業中存在的瓶頸,帶動全市養老服務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社區改革:各類證明降低到15項
辦證難,證明多,已經飽受詬病。面對社會熱議的問題,北京市民政局從街道、社區改革入手,為社區減負,加強社區自治。
李萬鈞表示,街道和社區作為城市管理,社會管理,體制中的基礎單元,政策和措施的落實都要通過街道社區進行落實。“街道、社區就像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什麼機構都有,但是沒有職權。這就會出現看得見管不了的情況。”李萬鈞介紹,社區改革的重點就是把分散在各個職能部門的權力,特別是執法權下放到街道去。
“十三五”期間,街道社區改革的一個方面就是減負。所謂減負,就是減掉各個職能部門壓在它身上的負擔。“粗略計算,一個社區幾名工作人員以往要承擔200多項任務。”李萬鈞表示,去年市民政局為社區做了減負的清單,工作任務從200多項一下減到了150多項。
此外,減負還體現在證明的減少。今後,市民政局規定社區只挂三個牌子——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的牌子,另外,社區開具的證明也減到了15項。
社區改革的另一個方面體現在增強社區的自治性,社區通過組織活動,鼓勵居民參與集體活動,增強社區歸屬感。“比如通州的一個村,鼓勵子女帶著父母去澡堂洗澡,並享受免費的優惠,以德來治理社區。”李萬鈞説。
福利保障:本市將建第三兒童福利院
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既是補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也是踐行共用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十三五”期間,北京將通過健全制度、拓展服務和精準管理,確保困難群體、兒童、殘疾人、優撫對象等同步實現小康。
記者在發佈會上了解到,在兒童福利方面,到2020年,全市兒童養育床位總數將達到5255張,形成以市屬機構為引領、區機構為支點的兒童福利設施服務網路。
一方面將擴充市屬兒童福利機構的規模,重點加快建設第二兒童福利院改擴建工程,將新增兒童收養床位1000張,推進第三兒童福利院的籌建工作,計劃新增床位1500張;另一方面將完善區兒童福利機構建設,保障區兒童養育床位總數達到1835張。
在殘疾人福利方面,到2020年,實現全市殘疾人福利床位數達到6300張,基本實現每區均有民政部門直屬並達標的精神衛生福利機構。
未來將以第三福利院新建工程為核心打造“北京市福利機構精神病人康復示範中心”,設置床位1500張;以第二福利院新建工程為核心打造“北京市福利機構殘疾人康復示範中心”,設置床位800張。
在救助服務方面,“十三五”時期本市救助管理機構將全部達到國家等級評定標準,全市永久性救助床位總數累計達到2000張,保障每年能滿足2萬人次的救助。
此外,“十三五”期間還將打造民政服務“一卡通”。依託“北京通”平臺建設民政服務“一卡通”,整合民政各類救助、福利、獎勵、補貼等服務保障內容,建立統一的後臺服務支撐體系。到2018年,民政的各類資金全部通過“一卡通”發放,實現社會救助、優撫、老齡等全部民政對象醫療報銷的電子即時結算。
慈善立法:打造“慈善北京”品牌
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實施。北京慈善從業人員6萬多人,慈善組織總資産186.7億元,登記備案的慈善組織三萬多個,大部分從事公益慈善事業,慈善成為了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的力量。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北京慈善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慈善法》的落實將進一步推進首都慈善事業的發展,真正打造出‘慈善北京’的品牌。”市民政局副局長董明慧表示。
北京市民政部門在落實《慈善法》和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方面有什麼舉措?據悉,從《慈善法》頒布之日起,北京市民政局開展了大規模的普法宣傳活動,9月1日起還將進行為期一週的“慈善北京”宣傳活動。
董明慧介紹,北京將抓緊修訂慈善領域相關的法規。“主要是以修訂北京市的促進慈善事業若干規定為重點,研究制定公開募捐、資訊公開,慈善信託等配套政策,目前這項修訂的規章的工作已經正式啟動,正在立法調研,爭取儘快提出立法申請,納入市政府立法中去。 ”
此外,“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民政局將加強慈善組織的管理。通過對慈善組織的資訊公開,包括第三方評估,建立慈善組織負責人信用制度,促進慈善行業自律等規範慈善組織和活動。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