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各大乳企紛紛在國外佈局建廠,通過整合國外優質的奶源資源、技術和管理資源,來彌補發展的短板,乳企的全産業鏈和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不過,記者近期在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河北省等牛奶主産區調研了解到,去年以來,我國乳業上下游企業業績全面下滑,奶牛養殖業面臨價格下跌、企業拒收的雙重困境,不僅各類養殖主體生存困難,而且許多加工企業也在拒收鮮奶或將鮮奶噴粉儲存,甚至有企業將鮮奶噴粉後賣給養豬企業。
乳企拒收奶 養殖者“殺牛”
記者調查發現,我國奶牛養殖業面臨價格下跌、企業拒收的雙重困境,養殖者不得不提高淘汰率“殺牛”退市。
事實上,從2015年下半年起,我國奶價就一直處於低位。據農業部定點監測,7月27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産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39元/公斤,同比基本持平,但已比2014年下降了15.2%。
黑龍江省肇東市宋站鎮曾是遠近聞名的奶牛大鎮,記者近期到該地採訪,發現奶業十分蕭條。宋站鎮瑞光村養牛戶胡躍東告訴記者,2014年以來,乳企的收奶價就一降再降,至2015年秋已跌至2.5元/公斤,低於養牛成本。
“今年奶價的下跌幅度是‘斷崖式’的,幾乎是每個月降0.1元。” 中鼎聯合牧業有限公司品質技術部部長李國棟説。中鼎公司2014年還能實現利潤上千萬元,但2015年虧損了9181萬元,其中由於奶價下跌造成的損失達到7507萬元。
奶價下降的同時,部分乳品加工企業也對養殖者限收、拒收,比如一個星期少收一天奶,由養殖者自行處理。即便是中鼎牧業這樣的大企業也遭遇了這樣的困境。李國棟説:“每天這個場限500公斤,那個場限800公斤,加起來就有四、五十噸,能佔到總産量的5%。”
在“低價”和“拒收”雙重困境的壓力下,部分奶牛養殖者對前景缺乏信心,開始提高奶牛淘汰率。據統計,幾個奶牛養殖大省奶牛的淘汰率高達25%到35%,比正常水準提高10到20個百分點。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説,當前養殖者不得不將奶牛當作肉牛賣,有的挂在網上八千塊錢都沒人要,“目前這個階段可能是最艱難的時期。”
本次乳業“寒冬”中,不僅是散戶、小戶退市,一些原來受到各界追捧的大型養殖企業也難以為繼。乳業分析師宋亮説,2011年退出養殖業的主要是散戶,2012年至2013年是養殖小區,2014年是中型養殖者。從去年開始,大規模養殖企業的業績也開始下滑。
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存欄奶牛22萬多頭,原來奶牛正常淘汰率是25%至30%,現在已經提高到34%至40%。現代牧業董事長高麗娜説,現在幾乎所有的大型奶牛養殖企業都在加快淘汰率,“提高淘汰率就等於殺牛。只不過原來是奶農在明面上殺,現在換成企業在暗地裏殺。”
高麗娜説,現在的形勢之下,中小規模牧場一定會被淘汰,接下來就是大型養殖企業。如果國家沒有出臺政策支援,低迷的行情年底又轉不過來,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加工企業虧損 鮮奶噴粉喂豬
與前幾次乳業危機不同的是,此次危機中乳製品加工企業也大面積虧損。據統計,去年上市16家乳企實現營業總收入合計1544億元,凈利潤95億元,同比減少1.6億元,近年來首次下降。
宋亮説,目前國內奶粉生産企業平均有三分之一的産能是閒置的,有的企業開工率甚至達不到50%。以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為例,2015年銷售額接近70個億,同比增長雖然仍有10%,但遠低於2014年的30%。
乳製品加工企業的最大隱患在於奶粉庫存激增,從2015年第一季度末起,因為原奶收購量大於生産量,光明、伊利、蒙牛、君樂寶等乳業前十強的企業都在將鮮奶噴成奶粉儲存,有的企業最多時一天就要噴粉1000多噸。高麗娜説:“從去年到今年,最火的生意是噴粉廠。噴粉也就等於倒奶。”
今年初,國內某大型農業集團每天約有240噸的鮮奶被噴粉,佔到收購量的20%左右。該農業集團副總經理説,其中200噸以1.5元至1.8元的價格賣給其他加工企業,另外40噸只能以更低的價格賣給養豬的企業。
“目前國內有5%至20%的奶源過剩。”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説,國內正常的奶粉庫存應該在10萬噸以下,但目前估算大概有40萬噸左右。噴一噸奶粉的成本大概是36000元,但只能賣到16000元左右,也就是噴一噸粉要虧損近2萬元。
宣傳促消費 政策去庫存
專家認為,目前世界奶價較低,我國奶價甚至低於多數國家成本。未來奶價應該會觸底反彈,屆時我國大中型牧場遇到的困難也將會有所緩解,關鍵是要警惕行業過度虧損和企業破産的情況發生。
我國乳業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首次出現包括大型企業在內的全産業鏈大面積虧損現象。基層認為,如果過多龍頭企業長期虧損或破産,我國乳業或將再次遭受重創,近年來重點扶持的乳製品安全體系也將面臨崩塌的風險。目前,多數受訪企業表示僅憑自身之力難以順利“過冬”,期盼有關部門從以下幾方面幫扶乳業。
業內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有關部門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幫助乳業“過冬”。
一是加強乳製品消費宣傳。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説,當前乳業困難的根本原因還是消費市場低迷。近年來我國消費量增長十分緩慢,一直低於奶産量的增幅,去年甚至出現負增長,但實際上每人平均奶製品消費量僅為亞洲平均水準的一半。有關部門應讓更多民眾認識喝奶的好處,刺激乳製品消費。
二是修訂現行的乳品生産標準,增加鮮奶使用量。專家表示,部分乳企一方面限收拒收國産奶,一方面更多地使用進口奶粉生産“復原乳”,抑制了國內産能。可通過修訂生産標準,加強檢測力度等方式,適當限制“復原乳”,為生鮮乳打開銷路。
三是出臺“奶業扶貧”等臨時政策,消化國內的生鮮乳和奶粉庫存。農業部幹部管理學院副研究員陳瑜説,可由政府出資購買一部分乳製品給老少邊窮地區,合理消化庫存。因為不是長期行為,也不會擾亂市場秩序。
四是研究適當的財政政策支援行業發展。比如給養殖企業或噴粉收儲的加工企業適當補貼。此外,還可以建立奶粉國家臨儲、奶粉期貨交易等制度,規避風險。
[責任編輯:郭曉康]